这三件瓯窑“宝贝”,你见过吗?

  昨天,记者从温州博物馆获悉,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我市登录一级文物183件(套),其中东晋瓯窑青釉褐彩瓷鸡首壶、北宋瓯窑青釉观音菩萨瓷坐像、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等3件极为罕见,为瓯窑艺术的代表作,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尤其是执壶,它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也是迄今为止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晋瓯窑青釉褐彩瓷鸡首壶:

 

  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温州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伍显军介绍,该鸡首壶于1958年出土于鹿城区双屿街道牛岭村雨伞寺东晋永和七年(351)墓,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同墓出土的还有褐色点彩双复系青瓷盘口壶和青瓷钵。

 

  温州制瓷历史悠久。东汉晚期,在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基础上,瓯窑工匠已能烧制出成熟青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瓯窑制瓷技术趋于成熟,并逐步达到繁盛。瓯窑在我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的时期即是晋代。东晋杜毓《荈赋》中明确指出“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伍显军说,当时,瓯窑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和装饰工艺均有长足进步,釉色淡青、动物造型和褐彩装饰等方面具有地方特色明显,不仅供应本地,还远销到福建、广东、江苏以及建康(今南京市)、京口(今镇江市)等地,与越窑、婺州窑、德清窑相互竞争,成为皇室、贵族和上层社会成员的生活用品。

 

  从这批晋代墓葬出土的瓯窑青瓷数量和质量判断,牛岭村雨伞寺、卧旗山及其周围小山峦应是当时温州世家大族的墓葬集中区域。因此,该鸡首壶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宋瓯窑青釉观音菩萨瓷坐像:

 

  体现温州佛教雕塑造型艺术

 

  该坐像出土于瓯海区南白象的白象塔第二层第三面壁龛内,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白象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北宋政和五年(1115)重建,1965年2月因破损倾斜严重由文物部门予以拆除。塔中双层壁龛内出土了大批唐宋时期珍贵文物,该坐像是其中唯一一件青瓷造像。

 

  唐宋时期,南方佛教逐渐兴盛。该坐像便是体现北宋佛教造像世俗化、中国化的一个显例,它既体现了瓯窑制瓷手工业烧制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温州佛教雕塑造型艺术和审美水平的进步,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瓷执壶:

 

  温州“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见证物

 

  该执壶1983年12月28日出土于温州市郊景山气功疗养院建筑工地。景山山麓分布着唐宋时期瓯窑的代表性窑址群——西山窑址群。南从灰炉山起,北经雪山、正和堂、护国岭、乌岩头直至双桥村,窑址众多,曾出土大量瓷器。

 

  有专家认为,该执壶器身的褐彩纹饰可能是西亚的椰枣树叶,盖面的褐彩纹饰则是椰枣的长圆形浆果;壶把模印的缠枝卷草花卉纹和联珠纹是唐代丝织品常见的纹饰,明显受到波斯萨珊王朝艺术风格的影响。因此,该执壶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1995年5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来温鉴定珍贵文物。当看到该执壶时,都被那独特清秀的造型和绚丽流畅的彩绘所吸引,连连赞叹:“太美了,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一致将其定为国宝级文物。

 

  在浙江,最著名的四大窑系分别是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各窑出土或传世的精品不在少数,但是摘取国宝级文物桂冠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件执壶是瓯窑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