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营街道建“古井档案”记录井的前世今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络配图

 

  一口老井,一段记忆。夏日将西瓜吊入井内冰镇,如今已不知道成了多少人遥远的童年印记,却再难溯回。最近,小营街道决定建一个“古井档案”,征集这些井边的老故事或传说,记录下这些井的前世今生,将它们好好保护并再利用起来。

 

  方圆500米有十多处水井

 

  小营巷历史街区水井众多,仅以篁庵为圆心,方圆500米内现存有小营巷、小营公园、听王府、胡宅、大学士府、马市街等多达十多处水井,星罗棋布,蔚为大观。

 

  走进方谷园,短短的百余米弄堂里,现存的古井就有四五口,几乎每个墙门都有一口水井。钱学森故居后院有一口水井,可以说是“最智慧的古井”。“荔枝”面的井圈古朴典雅,与整修一新的钱学森故居相得益彰,见证了伟大科学家的成长与荣誉。

 

  若论“最幸运的井”,则要数小营巷井。它沾上的是历史和伟人的荣光。清代道光年间始建的太平天国听王府在这里;当年小营巷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得好,毛主席曾视察这里,现在这里成了杭州传统建筑特色街坊。

 

  银枪班巷井却是“最有贡献的井”。此处的刘宅旧址楼后的天井里有一口井,建于民国时期,曾是广济医院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用井。现如今刘宅旧址化身为杭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不管历史怎么演变,刘宅这幢中西合璧的小楼与这口井见证了当年名人辈出的历史小巷。

 

  使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如果井会说话,马市街与大塔儿巷交界处的那口被保护起来的井(建于南朝宋,公元420年),会告诉你“雨巷诗人”戴望舒曾生活在附近,兴许在这里他曾瞧见那位撑着油纸伞,眉头凝着淡淡忧愁的“丁香姑娘”。

 

  如果井会说话,冯山人巷6号井会告诉你,它是邓述堃为方便附近居民日常用水特地组织挖掘的,经历了146年的风雨,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起“古井档案”后,打算怎么保护并再利用呢?小营街道结合茶文化,想了一个“古泉新茶”的点子。

 

  “本周,我们已经开始让居民来‘认领’这些井,先搞环境卫生,比如清淤,然后使用起来。因为使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小营街道工作人员王芹说。

 

  此外,街道计划下个月就从这些井中取水泡茶,请大家一起尝一尝,看看哪口井的水泡茶最香、最好喝。

 

  “水质检测一直在做,有些井的水都能达到饮用标准。皮市巷123号水井因为水质好,还被列入国家地下水资源监测点,每月都在进行水质定期检测。”王芹说,“‘古泉新茶’活动就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些井都还能用,并希望大家一起保护地下水资源。”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