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太平道乐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音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1―3―7 所属地区 河北·邢台·广宗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邢台广宗县 申报日期 2007

 

  邢台市广宗以保存太平道乐而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与重视。太平道乐源于太平道起义,太平道乐即是在起义的舆论发动和起义过程中形成的。东汉末年,巨鹿郡人张角为推翻汉家王朝,以《太平经》为经典教义而创立太平道,于公元184年发动举世闻名的黄巾起义。张角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对神的祈祷一起编成经文,让徒众诵读。在众多道徒咏诵经文过程中便形成了一种咏诵韵律――经乐。经乐曲调一般起伏不大,旋律线条平稳,气氛庄严、肃穆,这是太平道乐的最初形式。后来为了使咏诵韵律整齐统一,开始先加入了木鱼、铛子、碰钟等简单的打击乐,使经乐有了轻重缓急的拍节。以后在庆典、祭祀等大型道场,为了壮大声势,吸引更多的人接受教理教义,又增加了吹管和弹拨等器乐,器乐高低音间变化较大而且频繁,有的曲子达两个8度,使音乐内涵更加丰富,音乐表现的情绪变化更为深奥。根据曲牌所表现内容的需要,有的节奏速度张弛相间、凝重中庸、高雅脱俗,有的节奏明快、虚幻轻盈,甚至有的曲牌从头到尾都是用的切分节奏,使人沉浸在一种欢快跳跃的氛围中。太平道信徒认为道乐有通神、悦人、治世、和天地的功用,因此无论在招徕民众的道场,还是在战场上助威,均演奏太平道乐。

 

  太平道乐演奏自汉末至今在广宗县传承延续了1800多年,这一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补充、发展与完善,吸收佛教音乐和宫廷音乐的成分,更多地是吸收融合这一带地方戏曲和民间小调的韵律,逐渐形成一套由经乐与器乐组成的完整的太平道乐。

 

  太平道乐的乐器以管、笙、笛、箫为主,以坛鼓、云锣、铛子、铙、镲等为辅。演奏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静乐,演奏时或坐或立;一种是动乐,边吹奏边行进,又称舞乐或道舞。太平道乐演奏的乐器同全国各观道院的丝竹、管弦不同,曲谱韵也和“全真”、“正一”两大派有很大差异,它既有道教音乐清超的韵味,更有源起于农民开展起义粗犷、雄浑、质朴的特性。其曲调有的明亮、高亢,有的深沉、悲切,旋律起伏跌宕,幽雅婉转。

 

  在广宗,太平道乐过去的演奏者均为民间职业艺人,在农村道场演出。如今的演奏者均是民间半职业艺人,多用于民间庆典、祭祀、节日联欢等,他们不注重修道悟性,而刻意追求演奏技艺的提高。广宗县太平道乐演奏团能演奏演示70多首曲子、8种道舞图案,现在流传下来的曲谱主要有《太平十八番》及“三仙曲”《朝天子》、《经堂乐》、《玉芙蓉》等,还有大型民间舞蹈《抬黄杠》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