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宝应明代浇浆墓又现不腐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月23日,本报报道了宝应县原沿河镇潘桥村马庄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发现古墓葬,这几天,考古人员一直现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记者昨获悉,古墓的考古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清理出三座古墓,分别是一座清代夫妻合葬墓,一座明代招魂葬,一座明代浇浆墓。

 

  宝应工地发现三座古墓


  这里以前是个大土堆

 

  4月21日,在宝应县原沿河镇潘桥村马庄组331省道工程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操作施工机械过程中,突然发现泥土中出现了并不常见的木工、砖工、疑似棺椁等物品。施工队立即停止了该处区域的施工,并与宝应县公安部门和文物部门取得了联系。

 

  宝应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赶至现场后,发现古墓葬保存较为完好,在墓坑区域内,还有一些器物,例如一只青花瓷碗内放置了一枚宋代“太平通宝”古钱、一对水波鱼纹方形石砚。文物专家初步鉴定,青花瓷碗和水波鱼纹方形石砚都是明代的器物。此外,现场还有一块明代墓券,上面有清晰可辨的“大明国直隶扬州府”等镌刻铭文。专家初步推断,此次发现的可能是明代墓葬。当然,还有待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行考证。

 

  这几天,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一直在现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除了一开始就被发现的两座古墓外,考古人员还清理出了另一座古墓。也就是说,截至昨天,此次,该区域内共清理出了三座古墓葬。

 

  现场围观的当地老百姓说,这里以前是一个大土堆,最近新修331省道,古墓才得以重见天日。

 

  清代夫妇合葬墓率先打开


  墓主骨骼保存完好

 

  前天,宝应博物馆邀请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以及宝应当地的文物专家来到现场,共同商讨开棺事宜,最终,一致决定就地打开棺椁。

 

  考古人员首先打开一座古墓的棺盖板,根据墓葬形制,推断这是清代的夫妇合葬墓,里面有两具棺材,其中一具棺材内,骨骼保存完好。现场考古人员表示,这座夫妇合葬墓,埋葬手法简单,并没发现什么陪葬品。

 

  明代浇浆墓躺着不腐尸


  男墓主五六十岁

 

  随着清代夫妇合葬墓棺盖板被打开,前天,考古人员也清理完成相距四五米的一座古墓棺椁四周的泥土,发现这是一座浇浆墓,周边有青砖和一层厚厚的糯米汁砂浆。

 

  浇浆墓这种墓葬形制较特殊,与一般古墓葬相比,不易打开。据悉,这种墓葬形制存在于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

 

  有些保存好的浇浆墓,不仅随葬品全部安全存放在墓葬里,墓主人尸骨也完好保存。宝应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宝应县曾出土了陕西按察使仲本夫妻合葬墓,同样是用糯米浇浆汁封墓,棺椁内尸身未腐,有不少陪葬品。

 

  那么,此次发现的浇浆墓,尽管上面的浇浆已经被破坏,但是人们还是好奇,里面会不会躺着还未腐烂的墓主人?

 

  为确保文物安全,昨天清晨5点多,考古人员与文物专家就来到现场,开始开棺。当明代浇浆墓的棺盖板被徐徐打开,果然,里面躺着一具不腐尸,墓主人是一位男性,年龄在五六十岁,身高为160-170厘米,因糯米浇浆及棺椁均封存完好,尸体保存较为完好,面部轮廓较为清晰,牙齿、胡须、头发均明显可辨。此外,墓主人随身衣物、棉被、棉靴等也都保存完好。

 

  根据棺木用料、形制、服饰等,考古专家推断,该墓主人非达官显贵,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对自身的后事和下葬比较重视。

 

  招魂葬出土随葬品


  这种墓类似于衣冠冢

 

  在古墓刚出现的时候,就发现了一只青花瓷碗内放置了一枚宋代“太平通宝”古钱,一对水波鱼纹方形石砚,此外还有明代墓券,它们又是哪座墓的随葬品呢?文物专家推断,这些随葬品应该是明代招魂葬中的。

 

  其中一个半米见方的墓券,主要记录了墓穴主人、尺寸范围、墓地买卖双方等信息。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墓主人身份要经过专业处理才有可能获知。但是,墓券上有清晰可辨的“大明国直隶扬州府”等镌刻铭文,表明了该墓的年代,即明代。

 

  何为招魂葬?根据史料记载,沿江一带居民以打鱼为生,如果遇到大潮或风雹,面对狂风巨浪,凶吉难卜,船破人亡的事常有发生,有的人落水以后连尸体都无法寻到。因此,家人为作些追忆,将死者生前穿的衣裤或者用过的东西埋进墓中,招其魂而葬。在扬州考古历史上,曾发现过大量明代时期的招魂墓,由于扬州处于沿江地区,这也是流行“招魂葬”习俗的原因之一。

 

  考古清理工作基本结束


  接下来是否还有新发现?

 

  昨天,宝应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宝应331省道工地发现的古墓考古清理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据其介绍,此次共清理出三座古墓,分别是一座清代夫妻合葬墓,一座明代招魂葬,一座明代浇浆墓。

 

  那么,古墓里都出土了哪些文物?宝应博物馆负责人介绍,目前,出土的棺椁及随葬品已经被运至宝应博物馆清理、登记、造册、入库。考古人员在考古发掘现场共发现文物17件,其中,在清代夫妻合葬墓中发现陶罐10只;在明代浇浆墓中目前仅发现“黄金入柜”薄形银片一枚,直径约为6-7厘米;此外,考古人员还发掘探方区域,发现唐代陶缸一只。

 

  这几座墓的主人什么关系?是不是家族墓?考古专家表示,这些疑问,都需要有出土的实物进行考证,若获取有铭文的翔实的实物资料,才能揭开墓主人的身份。

 

  宝应博物馆负责人称,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将继续对该区域进行考古勘探及信息采集工作,完善此处遗迹的总体资料汇总,并对出土文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接下来是否还有新发现?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