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文保”助力宁波市文物管理转型升级

  一是建立健全文保基础数据库。我市各级文保单位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为全面掌握各文保单位现状,统筹部署各处保护工程和保护规划,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记录档案数据库和宁波市“十三五”文物保护项目数据库已正式建立并投入运行。目前共收录国保单位19处,省保单位36处,今年将全面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数据的收录,同时将录入所有正在实施和拟实施的保护工程和规划,搭建起我市文物保护管理大数据库,为“智慧文保”建设提供数据信息和决策依据。

 

  二是完善文物保护管理规范。根据年初召开的全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我所对《文物建筑电气防火导则(试行)》进行了详细解读,将目前文保单位中防范电气火灾新要求纳入到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平台(一期)中相应检查表中,结合国家、省、市、县各级文物检查规范,修订了《宁波市文物建筑安全检查表》和《宁波市文物消防安全巡查表》,在移动巡查应用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三是创新移动数据巡查方式。去年年底,市文保所主持的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平台(一期)项目正式立项,经过前期调试,在此次一季度全市文物安全巡查投入试运行。检查组利用搭载该平台的移动手持端,对六个县(市)区中64处省保及以上的文保单位进行了巡查。利用实时精确定位功能,实现了在检查中同步上传各项结果,并在线发出整改意见书55份,受检相关人员通过后台调看,可对检查意见进行反馈。预计今年中下旬在全市各级文物部门推广使用。

 

  四是整合各部门优秀资源。文物检查专业要求高,以往均由我所文保部门独立进行,此次一季度文物安全巡查由于引入了技术手段,各检查组由文保中心、办公室(信息中心)等成员联合组成,在专业领域中体现“智慧文保”,打破了部门合作的壁垒。同时在检查中,一线检查人员和后台操作人员同步进行操作,形成了“线上+线下”多部门联动模式,以便各部门人员迅速掌握检查结果。(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柯明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