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阿都高腔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音乐
2017-04-24 13:45:48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已浏览次

遗产编号 ⅱ-4 所属地区 四川·凉山州·布拖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凉山州布拖县人民政府 申报日期 2006
高腔彝语叫“央”或“央合”,是布拖彝族民间广为流传的民歌。布拖阿都高腔风格独特,其曲调高亢悠长,唱腔优美,节拍自由,韵味浓厚,颇具感染力。
布拖彝族感情丰富,能歌善舞,有着悠久的歌唱传统,男女老幼均喜唱歌,无拘无束,开口即歌,出口成诗,一唱百和,大凡生产劳作、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各种仪式均离不了唱歌,以歌唱作为自娱自乐、自我教育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善于用诗歌和音乐表情达意。
布拖彝族民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歌谣,高腔即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其特点是高音尖腔假声悠唱,一段一乐句,同一曲调稍加变化反复演唱,起腔多作五至八度式大跳,突然跳升至高音,然后以假声歌唱,临末以本音拖腔,最后以四至五度甚或七至八度兀作下跌,嘎然而止,结束全句。其音韵和谐,节奏自由,或热烈奔放,或低沉缠绵,幽怨哀伤,如泣如诉,不绝如缕。正如诗人何其芳所称赞:“布拖彝族阿都高腔很有特别的色彩,就象在遥远的寂寞的山谷中忽然出现的奇异的迷人的音乐”。内容上,这些歌谣有感而发,信手拈来,最直接地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大凡田间劳作的欢欣,居家日子的恬美,喜庆祥和的祝愿,伤感悲痛的回忆,美满爱情的憧憬和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涉及彝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广泛,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过去彝族世居山地,大山是彝人的家,山地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这隔山隔水的环境却练就了彝人婉转悠扬的歌喉,唱出一曲曲高亢嘹亮令人心醉的歌谣!高腔,不仅是布拖彝族民歌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附:三首高腔汉译
1、寒冬三月里
破烂的褂子妈妈缝的最暖和
春荒三月里
粗糙的荞粑妈妈做的最可口
――《妈妈》
2、家中的阿妈已在阴雨的日子
随着笼罩大地的云雾飘散了
家中的阿爸已在睛朗的日子
随着翻山的风儿离去了
刚是早晨忽又到了黄昏啊
没想人生原来却这么短暂
――《人生》
3、姑娘走向云遮雾障的远方
哥哥留在了树荫下
不爱哥哥的阿妹呀
愿你悬梁上吊死吧
不想妹妹的阿哥呀
愿你死在仇人刀枪下
――《情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