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山歌“三声腔”山歌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音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ⅱ-6 所属地区 江西·九江·九江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江西省九江县 申报日期 2006

 

  九江县面对长江,背靠庐山,依得天独厚之地理环境,自古以来,歉收并蓄,培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三声腔”山歌尤有特色。

 

  九江县“三声腔”山歌,主要分布在县域境内的城门、狮子、新塘、涌泉、岷山、马回岭、港口等地。她以三声为骨架,在高腔山歌“手扶梨弯鞭赶牛”中扩展成五声宫调式,调式多样,色彩缤纷。山歌的内容广泛,充分表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富于想像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三声腔”山歌成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它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增强了人们的劳动热情。在劳动中,人们以诗一般的语言说明五谷杂粮、吃饭、穿衣以及美好的未来,并用饶有趣味的内容去调节劳动气氛,加快劳动节奏,农闲时分,人们也常用山歌吟唱长篇故事,谈古论今;“山声腔”山歌成为人们爱情的抒怀诗。表现爱情在城门山歌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在内容上,多以排比句式表达相互间的爱恋,以爽朗的语言体现性格的开朗,以灵巧的手法描述人物的心曲;“三声腔”山歌还是文化知识的教科书。人们在生活中唱古人,学习历史知识,唱地名,学习地理知识,唱农时节令,五谷杂粮等,增进劳动知识,唱长篇故事,增进文学知识,唱哲理,教人奋进向上……

 

  过去一段时期,由于受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潮的影响,原生态“三声腔”山歌出现生存危机,加上年青一代价值取向转变,传承古老山歌的热情正在丧失,这一切是造成“九江山歌”面临濒危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方针和工作原则,九江县抓住机遇,乘此东风,下大力气,奋力抢救和保护。组织了大批人员对“三声腔”山歌进行搜集、记录、分类和编目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档案,同时采取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三声腔”山歌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对调查资料及相关事物作妥善的保存。至目前为止,已收集、整理《九江县民歌集》260余首,其中“三声腔”山歌100余首。对有影响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重要保护。同时,加强对传承人(继承人)的培养,并注重在青少年中形成传习自觉,组织中青年山歌传承骨干到山歌流传的重点区域传播演唱技能。近年来,县文化部门会同城门乡政府组织各类山歌赛100余场,参加人数达10000余人次。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对“三声腔”山歌进行广泛宣传,定期举办山歌演唱会,扩大了“三声腔”山歌的影响。县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制定了对“三声腔”山歌进行抢救文化性保护措施。县、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县文化艺术之乡――城门乡专门搭建了文化活动中心,让群众唱歌有去处,活动有平台。群众用山歌唱道:“改革开放30年,文化春风吹心田,政府为我搭平台,我唱山歌像过年,小康生活比蜜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