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复原:让“浴火”的圆明园能够“重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0余位专业人员,15年坚守遗产保护,10000余件历史档案,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4月18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团队完成的数字圆明园研究和应用项目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曾经饱受战火侵袭的圆明园,正在通过数字化复原重现光彩。

  “圆明园历经战争浩劫,有人认为它今天是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有人说圆明园是古代皇帝骄奢淫逸的见证。其实这些观点都不够全面。”郭黛姮说,对圆明园的数字化复原,能够让人们对圆明园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研究了每一位皇帝的驻园时间,发现他们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圆明园,圆明园实则是皇帝临朝理政的场所,能够称之为紫禁城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历史上,由于每一位皇帝爱好不同,圆明园同一景区不同时期的景观也会随之变化。通过数字化复原,现代人还可以一睹这座“万园之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采,但是这就给修复工作增加了难度。据介绍,每复原一个景区就有十多道程序:遗址信息采集与记录、样式房建造技术分析、残损构件虚拟拼接等等,每一步都需要结合史料严格论证、分析。从1999年开始,十余年间郭黛姮团队对圆明园修复的脚步从未停止。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复原圆明园图景,让更多人通过图像领略圆明园的魅力,能够把科研成果变成实实在在为大众服务的成果。”郭黛姮说。

  据介绍,郭黛姮团队利用精准数字化复原景区达全园总量的60%.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