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不自信沉碑身后“名”
2017-04-10 17:18:04 作者:赵柒斤 来源:北京青年报 已浏览次
碑,一般皆指墓碑,其义正如唐代陆龟蒙所言:“碑者,悲也。”但即使“碑”确有悲意,早已被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所化解:“碑”,即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于是,人们不仅喜欢在坟头立碑,而且偏爱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娱乐等诸方面竖碑,所谓树碑立传,就连三国末期第一人杜预也难逃“碑”的诱惑。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载:杜预好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记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宋人庄绰在史料笔记《鸡肋编》卷上对此进行了点评:“余尝守官襄阳,求岘山之碑久已无见,而万山之下,汉水故道去邓城数十里,屡已迁徙,石沉土下,那有出期?二碑之设,亦徒劳耳。”这表明到宋代,杜预沉江的石碑早已荡然无存。
其实,公元222年生于西安的杜预虽是“官二代”,却非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他虽从小就是学霸、文理工科的通才,但直到30岁后才做官,可谓大器晚成。
《晋书》说,杜预在朝中七年,改革各类政务不可胜数,参与《晋律》《历法》修订,朝廷内外称颂,人颂他为“杜武库”,说没有他不参与成功的;杜预既不会骑马,射击也非常糟糕,但凭超人的智慧,他成为三国终结者、西晋实现大一统的第一功臣;到荆州任地方官,他大兴水利,既解决了长江排洪问题、改善了荆州南北间漕运,又使一万余顷农田受益,被老百姓称为“杜父”。他虽是司马懿女婿,不仅“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而且“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仅凭这些,杜预就足以青史留名,何况他还有一大癖好即“左传癖”,他替《左传》作的注解,至今还被反复引用,他创立的“守弱”学说使其名在后来的史书中反复出现。就连杜预的十三世孙、“一览众山小”的诗圣杜甫也时常搬出这位先祖得瑟一下。
公元647年,杜预成为唐太宗诏令配享孔子的22名历代先贤大儒之一。更令人称羡的是,杜预还是明朝之前唯一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历史人物。杜预的前半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官家子弟;入仕后,凭借骄人的业绩和功德,早已赢取了生前身后名,完全没必要以“沉碑”的形式扬名后世。然而,就是这样近乎完美的杜预,因生前缺乏自信,闹出了“沉碑传名”的笑话。往深里说,岂不也是“名心难化”?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