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熊设色花卉翎毛纨扇画册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熊(1803-1886),字寿甫,号子祥,又号鸳湖外史,秀水人。

 

  他工画,于花卉、翎毛、草虫、人物、山水等无一不精,尤擅大幅牡丹。

 

  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善诗赋,喜填词,谙音律,嗜收藏。

 

  他在太平天国战乱后迁居上海,以卖画为生。其画既上承传统文人画的画风,又为适应市场需求而走向商业化、世俗化、大众化,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使他成为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

 

  张熊一生勤于绘事,转益多师,自成一派。方国权在《自有清香先宇内——海派先驱张熊的绘画及影响》一文对张熊的绘画渊源和师承进行了梳理:

 

  张熊的绘画渊源,大多出之“吴门画派”。少年时从湖州石渠(西谷)、苏州夏之鼎(茝谷)习画,从传神写照入手,注重描绘对象的形态特征,得花鸟写生之法;后取法前人周之冕(服卿)、王武(忘庵),周之冕往往花用勾勒法,叶以墨色点染,其花卉以勾花点叶法为特征,王武则以画法工丽、妙夺天真而盛名。蒋宝龄《墨林今画》(续编)称张的花鸟画“纵逸如周服卿,古媚似王忘庵”;晚年主要吸取陈淳(道复)的泼墨法和恽寿平(南田)的没骨法。

 

  嘉兴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张熊设色花卉翎毛纨扇画册可证方国权“张熊的绘画渊源,大多出之‘吴门画派’”之说。

 

  这件设色花卉翎毛纨扇画册,绢本,设色,共八页。

 

  第一页,在几株豌豆下,有三只小鸡,两只在觅食,一只在凝望。画面左侧题:拟项易庵本,子祥张熊。

 

  易庵,为项圣谟(1597-1658)的号。据此可知,张熊画此页模仿项圣谟笔意。

 

  项圣谟为明代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之孙,明末著名画家和收藏家。他潜心于书画,于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善。早学文徵明。其画极具书卷气,品格高雅,境界明净。文徵明为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

 

  第二页,一只鸟站在一枝梧桐上。梧桐叶翠绿,绿叶之下结出许多颗梧桐籽。鸟的眼睛盯着梧桐籽。画面简洁,富有动感。

 

  第六页,一只青蛙蹲在一片硕大的墨绿荷叶之上,一朵红色的荷花自荷叶之下探出,青蛙对着红荷有跃跃欲试之感。画面左侧题:仿马扶羲本,鸳湖张熊。

 

  这页仿马扶羲的笔法。

 

  马扶羲,即马元驭(1669-1722),清代画家,字扶羲,号栖霞,江苏常熟人。写生得恽寿平亲传,又与蒋廷锡讨论六法,故没骨画益工,神韵飞动,不拘陈迹。

 

  第八页,一只黑色带斑点的天牛在一片红叶之上,黑红色彩对比鲜明。画中还有数朵菊花,开得正艳。画的右上题:拟东园客设色法,子祥张熊。

 

  此页模仿恽寿平的设色法。

 

  东园客,“清初六家”之一恽寿平(1633-1690)的号。他原名格,字寿平,是明末清初最享盛名的花鸟画家。他开创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他的画明丽简洁,天趣盎然。

 

  这件花鸟纨扇册页,总体上色彩明丽,画面简洁,生趣盎然,富有韵味。而且,张熊明确指出其中三页分别模仿学习了项圣谟、马扶羲、恽寿平的笔法设色。三人皆和吴门画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恽寿平与马扶羲又是师徒关系,从中可见张熊绘画的渊源和师承。嘉兴博物馆供图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