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与慢中发现快乐 —— 范中作品鉴赏

      如果说儒家文化是对整体中国人的影响,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那么道家文化的影响则主要是对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闻一多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李泽厚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中作品

 

      传统的中国文人虽说有心怀儒家的济世情怀,有“为天地立心,为苍生请命”的志向,然而在他们骨子里却始终是老子,是庄子。纵观历史上那些文人墨客,不管他们曾经是多么荣华富贵,最终所向往的仍然是“桑田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传统中国文人的理想生活是田园牧歌,是梅妻鹤子,是纵情山水。甚至他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桃花源。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老子,更是来自于庄子。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梦蝶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但它仍然是人们心中不灭的梦想。就是因为这个梦,庄周便流传千古。而那些曾经和庄周一起活着且梦想着荣华富贵的人却早已烟消云散,毫无痕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中作品

 

      中国传统文人都希望成为庄子,然而他们又大多做不了真正的庄子,于是他们只有通过其它方式来表达这种向往与情怀。这便是他们的书与画。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表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象和审美情趣。中国画的灵魂是笔墨,而笔墨的核心是中国的书法,所以中国画讲究笔墨线条,重在“写”,而不在“描”;重在写“意”,而不在写“实”,是一种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随心所欲”。而这也就体现了道家的自由精神,体现了庄子的“逍遥”, 老子的“上善若水”。

 

      正是因为传统的中国文人大多追求老庄的“静远清淡”,所以他们的书画作品也大多给人一种恬淡虚无,心静神畅的感觉。从这一点上说,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就是一种静与慢的艺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中作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今天的艺术家在艺术追求上也发生着改变。一方面是受西方艺术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当下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很多当代书画家已经不再是静与慢,而是急与躁。他们快餐式创作,商业化运作。这样做也许无可厚非,但如此一来,便不再是追求传统,追求自然,追求静与慢的艺术家了。而就在人们开始远离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静与慢时,仍有一些人始终在坚守,这其中就有我认识的范中先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中作品

 

      范中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他的书法艺术,沉静于他的草书研究。他在孙过庭“草贵流而畅”的基础上,提出了“更贵枯而涩”的新解。他所著的《草书鉴赏》和《感悟草书---读书谱》既是他学习草书的心得,也是他对先贤书学的补充。学书法,除了天赋和勤奋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这就是理论研究。正所谓“大师之路,理论先行。”看来范中先生深谙其道。众所周知,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以形写神,而传统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也是以形写神。范中先生用长锋羊毫和焦墨创作草书,形成了鲜明的个人书风。近来范中先生又尝试着把草书线条用于人物画创作,寥寥数笔,自有新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中作品

 

      范中先生不仅很好的继承了传统书画中的道家精神与情怀,更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他一边扎根传统与古人对话,一边把自己的性情融入笔墨。范中先生用自己的笔墨线条诠释了他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精神追求,这是灵与肉的碰撞,简与真的修行。而现实生活中的他也同样追求着静与慢。他不仅让自己的艺术静下来、慢下来,也让自己的生活静下来、慢下来。于是他便在静与慢中发现快乐,品味生活。

 

      (汪海鸥 文学硕士 专栏作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中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中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中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中作品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