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生产的手工雕刻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13 所属地区 上海·普陀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普陀区 申报日期 2006

 

  手工雕刻技术在钱币生产中的应用几乎与钱币生产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钱币生产就使用手工雕刻技术雕刻泥范,即在泥上雕刻出一个钱币的形状,将金属溶液浇入其中,形成钱币。随着钱币铸造技术的发展,铸钱由泥范、石范、金属范,发展至西汉以后的叠铸生产,但无论哪种铸钱方式,最初的钱范(祖范)都是手工雕刻的。

 

  到公元七世纪,我国的钱币铸造进入了母钱翻铸(翻砂铸钱)的新阶段,手工雕刻的对象由钱范演变为钱样:每种新的钱币铸造前,先雕刻钱币的样品――钱样,申报批准后,以钱样为母板,大规模生产流通货币。

 

  在19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手工打制钱币。手工打制钱币的模具也是手工雕刻而成。至19世纪后半叶,随着西方机器铸币技术的引进,中国古代传统的钱币浇铸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一段时期内,中国机器制币中的模具生产几乎完全依靠西方国家,到清末明初,随着西方手工雕刻模具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中国雕刻师逐渐将以凿子为主要雕刻工具,在模具上雕刻图案的中国传统雕刻技术与以雕刻刀为主要雕刻工具的西方手工雕刻技术相结合,发展出了自己的雕刻手法。

 

  随着西方机器雕刻模具技术的广泛应用,比较正规的钱币的模具基本上都以机器雕刻为主,手工雕刻模具逐渐成为对机器雕刻出的模具进行修补的辅助工艺,手工雕刻由制模的主角演变为配角。

 

  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发行的流通币、普通纪念币、金银纪念币的模具都是由机器雕刻而成,手工雕刻的模具只生产过极少数纪念章,但这些产品却受到广大钱币爱好者的追捧。为传承先人的文化遗产,丰富钱币艺术的表现手法,2006年初,上海造币厂从企业中挑选出数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青年职工,并邀请原从事手工雕刻模具的退休技师,对他们进行辅导,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手工雕刻重新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