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道:这些文物希望捐给国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今年已经87岁了,老伴也80多岁,年纪实在太大了,这些文物放在家里将来恐怕就保不住了,希望政府部门来我家收集一下。”近日,在海曙区洞桥镇洞桥村,省优秀业余文保员徐水道指着摆放在自家老房子地上的那些坛坛罐罐,担忧地说。

 

  徐水道老人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洞桥砖瓦厂上班,专门负责记账。有了这份工作,他的生活得到改善,国家对他的照顾让他一直十分感激。上班期间,有些外地人往砖瓦厂运送泥土原料,他发现泥土中有不少坛坛罐罐的,其中一些是“宝贝”。徐水道发现是文物后,就不让他们挖,坚持要收集起来交给国家。后来,只要发现文物,他就主动上交给国家,“文物一定要归国家所有,国家才能好起来。”这是徐水道最朴实的想法。

 

  自1974年成为鄞州区首批业余文保员以来,徐水道先后将自己发现的500余件文物悉数上交国家。有时候发现的东西需要鉴别真伪,他就带着老婆、女儿、女婿,挑着担子,坐航船到宁波,把文物送到文物管理部门,请专家进行鉴定,常常忙到天黑才能回家。1975年,县文管办把他送到省里参加文保工作培训,此后,鄞州每年组织的文保培训,徐水道积极参加,学习、了解文物保护的知识。慢慢地,经他慧眼发现的文物越来越多,仅三级以上文物就有10多件。徐水道获得的荣誉也多了起来,“镇里、县里、市里、省里的荣誉都有,多得不得了。”徐水道的话语中透着一份自豪。“现在有些人眼睛只盯着钞票,收集文物的工作很难开展。”20世纪90年代,《浙江共产党员》杂志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中国文物报》等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位朴实的老人。2004年,他获得由鄞州区文管会颁发的“全区业余文保工作终身成就奖”。2015年,在宁波市“最美文保员”评选中,徐水道又获得“文保金穗奖”。

 

  2016年下半年,洞桥镇划归海曙区管辖,徐水道老人急切盼望与区文管部门取得联系,“手头这上百件文物只有交给国家,我才能真正放下心来。”徐水道这样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