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萌芽期

  中国书画艺术市场,是指中国书画作品通过一定的场所和领域,经过买卖双方共同协商确定成交价格,而后完成交易的整个贸易行为过程。它是书画作品从艺术的角度转换成商品的流通过程,是一种商品交换的商业经济活动。

  中国书画艺术是我国众多艺术品种类中,最具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蕴含着极高欣赏价值和艺术品位的一大门类。而中国书画艺术市场,又是众多艺术品市场中最具魅力、最为刺激、最有风险的投资收藏市场。它对促进书画艺术的发展,繁荣商品经济,扩大文化交流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协会员晁海——《春江会友图》

  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中指出:“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中国书画作品作为商品流入市场,并成为一种商品经济活动,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历史发展过程。而这种活动,最早是从文人士大夫的品鉴典藏开始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协会员董阳——《荷香清暑图》

  中国古代美术史料证明,中国古代艺术市场的出现,大大早于唐代。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型、发展,艺术品交易愈来愈普遍。工艺品被当作商品交换,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后期。而作为相对的“纯”艺术品书画的市场,在汉代已出现了其初级形态,即“佣书”、“佣画”市场。《后汉书》所记“刘梁字曼山,……卖书于市从自资”就是一种与实用功能尚未完全脱离的“佣书”之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协会员陈龙——《静居图》

  魏晋以降,卷轴画兴起,帝王贵族的庋藏之风随着士夫文人绘画的兴起更趋隆盛。梁武帝萧衍酷爱古书画。他不但精于鉴赏,搜求历代书画名作更是不遗余力。他还与臣僚陶弘景、虞酥等人以书信往来的形式,就书画优劣的问题进行评鉴。陶弘景的《论书启》便是最好的见证。虞酥的《论书表》即是他奉诏与巢尚之、刘习秀、孙奉伯共同鉴定王羲之等人的遗迹,以鉴别真伪,品第优劣。内容涉及书法赏鉴,卷帙装裱,流传关系,书画轶事等。而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及姚最的《续画品录》等系列品评类的书画著述专论中,众多内容都与书画的品鉴与庋藏密切相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协会员晁海——《江村幽居图》

  正是由于书画作品的品鉴与典藏活动的兴起,催生了六朝时期纯书画艺术市场。二王、萧子云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均成为市场流通的特殊商品。当时,一些大户人家就不惜以重金购藏大书法家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的字幅,以致“西南豪士,咸摹其(指王羲之)风,人无长幼,翕然尚之,家赢金,竟远寻求。”以满足心理审美的需求和家族显富的心态。南朝宋、齐时期,市井流行谚语“买王得羊,不失所望”,足以证明当时王献之、羊欣师徒作品在市场上的口碑。《南史》也记载有萧子云舟途遇百济(朝鲜古国)求书使者,乃“停船三日,书三十纸与之,获金货数百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美协会员杜晓波——《庭院一角图》

  不过,此时对书画的求购只是偶然的行为,尚未形成市场与风尚。

  未完待续

  更多关于中国古代书画市场发展的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本文所涉书画作品图片均由北文中心琉璃厂艺术品交易平台提供!更多艺术品作品欣赏,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