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彩“百花不落地”瓷板上海百年古园亮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烧造的粉彩瓷器——“百花不落地”瓷板,器身满饰各色花朵,如百花堆聚。 孙佳 摄

 

  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烧造的粉彩瓷器——“百花不落地”瓷板4月2日起首度亮相上海百年园林——古猗园。罕见的古代珍贵艺术品一经亮相即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百花不落地”瓷板器身满饰各色花朵,如百花堆聚,该瓷板器画面繁密细致、五彩缤纷。图案以牡丹为主题,周围绘有菊花、茶花、牵牛花、莲花、玫瑰花、百合、月季、荷花、桃花等各色花卉,并画有精细辅纹,画面覆盖整块瓷板器。园内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精美的图案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据悉,整个瓷板器画面追求富丽繁缛之美,整体纹饰看似繁缛,实则章法构图有迹可循,极尽工巧之能事。

 

  “百花不落地”瓷板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创新表现手法,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时期。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景德镇御窑厂荟萃了众多名师巧匠,“百花不落地”瓷板就在这个时期诞生。

 

  据透露,“百花不落地”瓷板来自于南翔镇人陈少芸先生的捐赠。陈少芸历任沪宁、沪杭甬两路烟草管理局专员、上海图书馆顾问等职。陈少芸将珍藏多年的“百花不落地”瓷板和红木桌赠予古猗园。

 

  据介绍,该瓷板的绘制过程相当复杂,工艺师们先用生料在素瓷面上勾勒名花异卉,而后绘画少量枝蔓串连起来。在给花卉填色之前,工艺师先用锅灰打底,后填色,再洗染大花头明暗,小花头则用粉彩平涂之;最后,在空白处填底色,有黑、黄、红、蓝、绿等色地衬托花卉纹样,黑白两色最常见,白为艳,黑为贵。据《乾隆内务府纪事》中记载,这种图案的器物为赏花时所用,有“万花献瑞”之吉意,.

 

  据了解,该瓷板烧造工艺极难,烧制时须有经验丰富的工匠,控制窑炉温度和时间必须恰到好处,才能使瓷板既不变形又不开裂,因此成品率极低、成本极高。该件“百花不落地”瓷板镶嵌在红木桌子上,200多年来保存完整、世所罕见。

 

  古猗园方面透露,“百花不落地”瓷板将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持续展出。>>点击入驻“跟小文一起赏文物”移动平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