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300多件文物展现茶马古道风情
昨日,“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文物联展”在省博开展,小朋友在参观鎏金铜骑俑。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查金辉 摄
一种长着像长枪一样笔直大角的青铜独角兽昨日亮相“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文物联展”,它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将其置于墓葬门口是为了起镇墓辟邪的作用。
昨日,该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集合八省区12家博物馆共计342件(组)文物,向观众展示“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交通“生命线”,让观众领略茶马古道沿线的风土人情。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部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它以滇藏线、川藏线、青藏线、滇桂线为主线,连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亚洲中部高原地带的完整交通网络。
古代用诡异的镇墓兽来防盗
记者看到,约有70厘米长的铜独角兽兽头向前冲,角向前刺,扁尾上翘,四足夸张作角斗状,全身铸有兽毛的纹饰,角和尾可拆卸,这样的形象很少见到,它跟犀牛的模样相差很远。
专家介绍,为了防止墓葬被盗,古人想了很多种办法,如在墓中放置镇墓兽、墓道中设立机关、墓上设置石兽、派专人看守等。这个独角兽就是随葬在墓中,起镇墓辟邪的作用。
古代墓中设置镇墓兽有两层含义,一是防止妖魔鬼怪对墓主的侵害,二是吓唬盗墓者勿盗此墓。镇墓兽多数外形抽象,构思诡异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烈的巫术神话色彩。
这件独角兽出土于1956年的甘肃酒泉地区。两汉时期,镇墓兽的造型种类繁多,主要有人形长舌镇墓兽、人首兽身镇墓兽、独角镇墓兽等。东汉时期,北方地区流行独角镇墓兽。独角兽又叫獬豸(音xièzh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被奉为司法公正的象征。汉魏之时也常被安置在墓门左边充作镇墓兽。
汉代铜车马仪仗队
被称为“地下千年雄师”
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铜辎车和铜执戟骑士俑均出土于1969年发现的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当时一共出土了99件铸造精致的铜车马仪仗俑,也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数量最多、阵容和气势最雄伟的汉代铜车马仪仗队,为考古发掘中所罕见,被今人誉为“地下千年雄师”。
铜车马仪仗俑队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排在整个队列最前面的是铜奔马,其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飞翔、回首惊顾的飞鸟。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刹那瞬间,通过奔马与飞鸟速度的强烈对比,更加衬托出奔马的神速,这便是著名的“马踏飞燕”。
4辆轺车均有华盖,中间的一辆华盖最大,当为墓主人所乘的“安车”;其余3辆应为下属高级官员所乘的“属车”。许多铜器上刻有“张氏奴”等文字。在轺车后面是三组不同职位的军官及其夫人的乘骑车马,最后是3辆大车和1辆牛车,应该是载粮辎车。铜车马仪仗队表现了“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场面。
展出一张万历年间的茶马互市布告
明朝在藏汉交接或杂处的地方开辟茶马互市场所,设立茶马司等机构管理茶马及其他物品的贸易,展览中有一张明代万历年间陕西监察御史发布的布告。
早从唐代开始,中原百姓就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以茶易马,这样的贸易延续了很多年。明代也是我国茶马贸易最为发达的一个时期。从这道布告中可以看出,茶马贸易在当时青海地区很繁盛,明朝廷鼓励青海地区民众以马易茶的积极性。另外,布告中还提到了外虏入侵的问题。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王志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