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峰书 “剑”——亮剑扬正气,方寸显精神
曹志峰,男,1956年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国毛体书协理事、陕西省书协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孔子学会理事、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文人书画中心研究员专业书法家、陕西丝路春秋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向企业重点推荐的全国百强书画名家。
幸蒙家父熏陶培育,“字好出马一支枪”深印心底。自幼习书,仿效“二王”,临习颜、柳、欧楷体,研习孙过庭《书谱》,墨池常润,心悟手练,久痴成习。少年时起学校、街道、工地山崖墙壁为纸,服务宣传,技艺渐长,形成“雄厚豪放、飘逸大气”之个性书风。近年来多次入选海峡两岸书画名家展,参加北京、香港知青联谊书画创作展示,受到热捧,被社会各界特别是受共和国第一代知青和部分名企高管青睐收藏并作为拓展国际市场和人际交往的馈赠礼品。书法评论作品散见各类平台,先后为人民大学教育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孙过庭书谱品评》作序。2014年被中国企业报联盟誉为百强书画名家。
曹志峰是我的老同事、老朋友了。
“老”字,是指曹先生自然年龄已近花甲,我们同在一家出版媒体的同一个办公室做同事的岁月,已然过去十五个春秋了。说他老不怕他不悦,他心底里着实正美滋滋地都快合不拢嘴呢,因其女婿是香港才俊,今年他便当了小“香港人”的爷爷;而他所书的“枫叶醉秋”,正可谓曹志峰先生生命季节的写照。也兼其这个“老”字,一语双关地也指得是我这个笔者本人的年岁,正是这个“老”字,是时光把一个毕业不久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磨砺成了一位中学生那沉默平和的母亲的历程。曹志峰这位长安城里资深的媒体人,在我这个小同事“老”的时光里,一直处于一种舞文弄墨的憨傻疯痴状态,办公室常常散发着令人无奈的“脚臭”墨气;家中的老嫂子也对这个老秀才影响家庭环境卫生而约法三章下过几次令,把曹先生的“书法摊子”清理地干干净净。可令人无奈地是,每每大清洗过后,不知何时,书法摊子又悄无声地出现在家里。索性,老嫂子只好画“阳台”为牢,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先生在阳台习字而反得其乐,从容洒脱尽情挥毫驰骋于纸面。曹先生醉心于中国的书法艺术里,他在黑白的交融里痴情地追求着书法艺术的真谛,是一位十足的老写者、老书家。这里的“老”更是一份他对书法艺术痴迷地顽固不化的意味。
“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在我变老的岁月里,观赏过曹先生诸多的书法作品,我独喜他书写的“剑”字。这个剑字,没有寒气逼人的凌厉之气,没有刀光剑影的杀戮之气,我喜欢的是“剑”字间透露出的那种刚正不阿、激浊扬清、去晦养阳之剑气。曹先生所书写的剑字,给观者一种凛然正气之观感。这是一种正义之剑,贤侠之剑的境界。是一种生命的勃勃生气与所向披靡的状态与风骨的自然展现。其字章法考究养眼,字势俊逸刚正,结体师范合理,笔意收放有度,整体观像洒脱而有力感,此作补壁会使观赏者顿感清风正气扑面而来,想象而知书写者和欣赏者、张挂者的浩然正气与铮铮钢骨,如此有肝胆人亮剑书剑论剑,实乃自身生命本真与文人情怀使然。
我与曹志峰从同事,逐渐成了朋友,最终成为挚友,这正与曹志峰的如剑品质是分不开的。曹志峰的书法艺术也渐入佳境,大气洒脱中不失质朴醇厚的风格,曹志峰的书法作品每每书成之时,令观者心里一种舒坦爽朗之气油然而生。曹志峰书品人品可相媲美,身边朋友也成为我们共同的朋友,由曹志峰发小的闲聊中得知,“富县曹氏之子三岁始临池不辍,颖悟极高寒暑间手不释笔,不以为苦自得其乐,每逢佳节岁首红白喜事,曹氏之子疾笔慎书楹联条幅,从不惜力,乡邻捧酒皆拜为上宾,余时,不足十岁。少年之时,常墙书斗大警句标语,领导及观者无不为少年老辣之书啧啧称奇”。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曹志峰挥毫书写的笔,从家乡带到了长安,从长安带到了深圳、香港。曹志峰的“书法摊子”,从乡间走到了厅堂,从百姓门楣被请进了请进了中兴、腾迅高管的办公室,更走出了国门,被众多名企业作为文化艺术珍品馈赠给海外友人,也受邀参加北京知青联谊会做书法创作演展,受到热捧;2014年被中国企业报联盟选为重点向企业推介的艺术名家,赢得一致地首肯赞誉。
六十载悠悠岁月,谁也逃不脱起起落落,老天岂能让曹先生例外。不论是少年得志、年轻有为鲜花掌声,春风得意守真满志,还是中年落魄客居长安,或是老年福运绵绵,他得意时笔意盎然洒脱,失意时运笔沉着平和,曹先生对手中的那支毛笔从来不离不弃。他走在生命的旅程里,不论风雨,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他坦然乐观地磨砺着自己的人生之剑,也喜书着剑气昂然地大大的“剑”字。这剑剑合一,实乃为曹先生人生之写照,是一个文人书者执着不懈地追求;这人剑融合,更是一个书法艺术家守望人生,勇敢前行永不妥协永不气馁的骨骼。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曹志峰作品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