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面塑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山西·晋城·高平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晋城市高平市 申报日期 2006

 

  面塑,俗称蒸花馍,在我市广大农村,逢年过节都有做面塑的习俗,其中以高平最为盛行。高平面塑内容丰富,涉及许多农俗活动,而且造型美观,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俗话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在阴历腊月二十五这天,我们来到了高平市马村镇,打算走访面塑艺人魏慧兰老大娘。

 

  来到魏慧兰老大娘家,我们看到她家已经开始为过年蒸花馍了。

 

  主持人现场:观众朋友,花馒又叫面塑。就是用和好的面进行造型的意思。做面塑的工具其实很简单,有剪刀、筷子、篦梳等,比较顺手的东西。

 

  记者:大娘,现大咱们先做个什么让观众看看。

 

  魏大娘:做个羊吧。

 

  记者:你做了很多年面塑了吧,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魏大娘:从十几岁开始,有个大妈教的。

 

  配音:魏慧兰大娘今年62岁,据她介绍小时侯在娘家常见本家一位大妈逢年过节做面塑,她就喜欢上了这门手艺。十八岁,嫁到马村镇马村后,她做的面塑样式好看,在三乡五里都非常有名。

 

  魏大娘:还有一个工具就是切面用的刀,先切出一个羊的耳朵,这是羊的耳朵,压出一个耳朵。

 

  记者:非常像,这是切出它的什么了?

 

  魏大娘:它的蹄,羊蹄,羊腿。

 

  记者:羊蹄,羊脚。然后用筷子夹。

 

  魏大娘:好象是它的蹄。

 

  记者:是是是,很像,我觉得这个造型很关键是吧大娘?

 

  魏大娘:你搓羊身子的时候,就要想到怎么弄,羊尾巴,再剪一条尾巴。

 

  羊的基本形状做好扣,可以用篦梳夺出羊毛,羊的眉毛则用面捻成条状放在羊头号上即可。再用小黑豆一点,羊的眼睛就出来了。

 

  魏大娘:七月十五谷穗成了,这羊好出去,就去地。

 

  记者:偷吃谷穗呢,咱们也给面羊弄个谷穗出来。

 

  魏大娘:弄到羊背上,拖着这个谷穗。

 

  记者:其实这也象征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高平农村蒸面羊的历史由来已久,高平有座羊头山,传说是炎帝神农辊强住过的地方,炎帝在这里教民农耕,发明五谷,所以高平民俗中留有许多羊的痕迹。

 

  主持人  观众朋友看一下,这个面羊就做完了,好看不好看。

 

  主持人:这个羊就完成了,观众朋友来看一下,这个面羊就做完了,非常的像,面羊的来历跟当地的民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张主任那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个做面羊的来历。

 

  采访:高平市马村镇马村村委主任 张河生面羊一般是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因为七月十五粮食都成熟了,七月十五蒸的面羊,有一尺多大,羊的身上还要驮一条大谷穗,以敬神灵,用来旋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了七月十五要蒸面羊外,过年时节更是蒸面塑的好时候,一到阴历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要拿出上等的白面粉用于节日蒸花馍,而且可以根据自家爱好,自行揉搓剪捏,做出各种各样的面塑,大的枣山、节节高,小的如十二生肖,花鸟,为过年平添出许多喜庆的气氛。

 

  采访:高平市马村镇马村村委主任张河生:高平的面塑从民间艺术中接产生的,比如春节过后,就是小辈们看长辈们,长辈们就做一些面塑,比如鸡呀,羊呀,狗呀这些小动物,用来馈赠小朋友,让他们过春节愉快,这些东西既可以吃,也可以耍,实际这个面塑,就是从咱们的民俗中,直接产生的。

 

  现场主持  观众朋友,高平面塑可以说是样式繁多,各不相同,其中啊最好看,也是最难做的要数枣山了,今天高平面塑艺人聚集在这里,要合作起来做枣山,我们一起进去看看。

 

  记者:大姐你这是做枣山呢?这现在做的是什么?

 

  艺人:枣山的底座。

 

  配音  今天一起合作做枣山的面塑艺人有五位,有来自高平市马村镇的魏慧兰、白仙娥、缑小叶、乔明娥,还有来自寺庄镇寺庄村的张淑珍老大娘,据说是为元宵节即将举办的高平面塑展做准备的。

 

  记者:平常这个枣山一般是什么时候做呀?

 

  艺人:就是过年。

 

  张淑珍老大娘是当地剪纸、刺绣、捏花馍等多种民间艺术的创造高手。曾经带出过不少徒弟。

 

  据张淑珍大娘介绍,枣山是高平一带大年初一敬神的专用面塑由三到五个面环衔接组成,面环上嵌满红枣,十分壮观,因其形壮高大如山,故名枣山。做枣山的程序较为复杂,做完底座后,要在上面装饰一层花卉图案,然后再做出龙、凤、鸡、兔、鼠、蛇等许多小动物,组合起来就显得十分好看。

 

  记者:大娘,这个花摆上以后,为什么还再放上这个小动物呢?

 

  艺人:放小动物 ,山上什么都能要,想弄个什么动物都能弄。

 

  记者:意思上枣山上面什么动物都有是吧。

 

  艺人:因为它是山。

 

  魏慧兰善做龙凤,白仙娥、乔明娥、缑小叶善做其它小动物和花卉,五个人既分工,又合作,很快就做成了五、六个枣山。

 

  枣山放入大笼里进行汽蒸,一般蒸上半个小时,即可出笼。

 

  长期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晋城市书画研究院院长安新鲜在现场进行了观看,对刚刚出笼的枣山十分赞赏。

 

  采访:市书画院院长安新鲜:这个枣山呀,咱们太行山一带,民风民俗,到春节时候就蒸大枣山,枣山上面放好多枣,这个表示日子红红火火的意思,上面的龙可以腾云播雨,可以来年给他们带来好收成,比如说今年是猪年,这个枣山上面就放的猪,旁边这个小兔是装点,这个枣山这两个鸡,意思是吉(鸡)祥如意的意思。

 

  面塑蒸好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色,一般采用可以食用的色素,比如红、黄、绿等色,进行涂抹,待其晾干后,即可食用或观赏。

 

  面塑上色同样体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创造性。

 

  艺人:一般是叶子都是上绿色,红色,看是什么花,如果是莲花就是粉色,如果菊花就是用黄色,就是这么上色呢。

 

  记者:也就是根据这个造型的不同,来上它的颜色。

 

  这里是高平市元宵节的面塑展览现场,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面塑作品。这是两只蒸饼和十二只羊的面塑,一般是姥姥给外孙做满时必蒸的,表示孩子是群羊中的一员,可以吉祥如意,健康成长。

 

  这只公鸡面塑,扬尾伸颈,两腿微曲,显示出鸣叫的力度,使人仿佛听到雄难报晓的声音。

 

  狮、虎面塑色彩鲜艳,造型独特,体现了民间艺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创造性。

 

  “粮仓”“谷堆”表示丰收的年景,展现出风调雨顺,后人们喜悦的心情和对生活美好的祝愿。

 

  高平南部丧葬祭祀活动异常隆重,晚辈一般要蒸“猪羊祭”和“青狮白像”上供祭祖,少则需要十几斤面,多则需要二、三十斤面,一个大型的面塑上有戏剧人物,中有大型动物图案,周围要插上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花。

 

  这种大型面塑通体呈放射状,蒸好后,观看起来花蓬蓬,端起来颤悠悠、忽闪闪,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采访:市书画院院长安新鲜:高平的民间面塑历史比较悠久,它是盛行于民间的,民俗活动和节日活动中这个面塑它不仅是一种实用,还有一个观赏价值,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都很有价值。

 

  鲜艳的色彩。吉祥的寓意,传统的手艺,你是否感受到一种原生态艺术的强烈冲击,但愿高平面塑能启迪你的智慧,给你美的享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