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豚将“定居”深圳博物馆

昨日,专家们对小江豚进行测量,准备开始制作标本-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专家们对小江豚进行测量,准备开始制作标本。 记者 李博 摄

 

        深惠港三地联手救援抹香鲸事件,引发市民对鲸豚类海洋哺乳动物的关注。近期深惠海域相继发现3头江豚尸体的消息,又让市民感觉非常揪心。

  

        昨日,中山大学科研人员前往大鹏新区深圳国际生物谷海洋产业园对3月18日在南澳办事处鹅公湾发现的江豚尸体进行剖检,发现这是头出生不足半月的雄性江豚。深圳博物馆在剖检后将这头江豚带走,将制成深博首具鲸豚类标本。

  

        科研人员表示,深圳海域本身是江豚常居地,江豚胆小,所以不易被人发现。如果市民发现江豚或江豚尸体能够第一时间上报,将有利于科研人员更深入研究这一物种。

  

        3月16日至18日,深惠海域相继发现3头江豚尸体,其中两头在深圳报告,一头是16日接近中午在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核电站沙滩上发现的体长近79厘米的江豚,另一头是18日下午在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鹅公湾海面发现的体长1米左右的江豚。经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科研人员初步检查,这两头江豚的乳牙尚未萌出,均属于雄性幼崽。

  

        “江豚越小越难分离制作骨骼标本和剥皮标本。”昨日上午,跟随深圳博物馆前来接收江豚的动物标本剥制师郑永锋告诉记者,由于骨头还没钙化,所以难以分离。因此,这两头江豚中,更小的一头将直接制成浸泡标本,留在海洋产业园;另一头则成为已立项的深圳博物馆自然馆的第一具鲸豚类标本。

  

        此前报道制作12.5米的抹香鲸标本需要历时8个月,那么这头体长不到1米的“小家伙”需要多长时间呢?郑永锋表示,最快也需要6个月。这是因为海洋哺乳动物的油脂层特别厚,加上表皮薄,所以制作工艺更为复杂,特别是脱脂的步骤。

  

        深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抹香鲸标本落户惠州,但抹香鲸事件引发了市民对鲸豚类海洋动物和深圳海洋环境的关注,所以这头小江豚成为深博自然馆首具鲸豚类标本也十分有意义。选址在龙华区观澜的自然馆占地将达43000多平方米,除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自然标本外,还将持续收集与深圳相关的自然标本。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