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山“沉银遗址”考古确认张献忠传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发掘现场一根较完整木鞘,里面装有银锭,周围还散落着一些银锭。 钟欣 摄

 

  3月20日,记者从四川眉山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该区江口岷江河道“张献忠沉银”遗址考古出土文物已超过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1606--1647年),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义,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10年以来,岷江彭山区江口段河道不断有银锭等文物出水,为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2015年底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相关部门先后开展“江口沉银遗址”研讨,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项目于2017年1月5日启动,截至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余件。

 

  记者在江口“张献忠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站看到了出土的数十件文物,包括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还有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丰富的出水文物犹如打开一步了解明代历史的百科全书,将推动明代历史尤其是四川明清史和移民史的研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表示。

 

  岷江河道考古发掘现场,一群工作人员身着黄红相间的马甲在河滩上忙碌,现场的抽水机、筛选机等设备正在工作。考古现场周围有围堰和导流渠。“使用金属探测、磁法、电法等物理勘测方法确定挖掘地址,再通过筛选机与人工筛选双重筛检挖掘物,确保文物无遗漏。”现场一名工作人员称,发掘过程中还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

 

  据悉,此次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过程中,发现一根较完整木鞘,里面装着多个银锭,出土的木鞘较为完整,周边散布着银锭,木鞘内部也塞满了银锭。证实了张献忠曾“木鞘藏银”的传说。“这根木鞘是本次考古过程中,首次发现的木鞘。”刘志岩称,在清代文献中,就有张献忠用木鞘藏银,转移财宝的说法,这进一步印证了文献。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