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探秘新疆坎儿井:公认的中国古代工程壮举之一
3月19日报道英媒称,新疆吐鲁番市的空气呈哑光金色,那是沙漠景观的反射。远远的地平线上,天山山脉闪闪发光,吐鲁番盆地散布着用来风干葡萄的晾房。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15日报道,这里气候恶劣,但土壤肥沃,到处是葡萄园。这里种植着十多种葡萄,种葡萄所需要的水是通过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引入葡萄园的。坎尔是维吾尔语,意思就是“井”。
报道称,坎儿井的知名度远不如长城,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工程壮举之一。它由很早以前在中国西北部这片边远地区定居下来的维吾尔族人民修建。
这个灌溉方法全靠重力,从天山东部地底把冰川融水输送到吐鲁番盆地。为了避免在灼热的夏季阳光下蒸发,水流穿过纵横交错的地下渠道,它们连接着整个地区的一千多口井,每条水渠的长度从3公里到30公里不等。
在1784年的鼎盛期,坎儿井绵延5272公里,有1237公里穿过吐鲁番盆地。水直接流入农田和葡萄园,居民则从井里取用清冽甘甜的水。
波斯在一个世纪以前曾修筑过类似的系统,名叫qanat.据信,今伊拉克、伊朗一带的商人把他们的工程技术带到中国西域,再沿丝绸之路继续往东。有了坎儿井以后,吐鲁番盆地成为这条古代贸易路线上的绿洲,人丁日益兴旺。
记者到达吐鲁番火车站时请了一个当地导游艾合买提。跟吐鲁番的其他人一样,艾合买提为坎儿井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感到自豪,这些传统还反映在该地区的众多历史遗迹上。
报道称,不过,坎儿井可以说是这个边远地区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但过去几个世纪里全球变暖和该地区工业化,导致了山上冰川更快地融化,水很容易蒸发掉。
“干旱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艾合买提说,“一千年前,这里还没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当时的著名作家都没有提到这一点。”
报道称,古老坎儿井的剩余部分依然是当地人的生命线,他们要面对冬季的刺骨寒冷和夏季让人难以忍受的燥热。没有地下水渠,这里就无法生活。葡萄藤、杏树、棉花和西瓜都将无法生长。用管道从沙漠外面引水进来或是一个解决办法,但在已经用水管取代了坎儿井的地方,居民声称水的味道与自然过滤过的水不一样。
考虑到坎儿井有望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国政府已投入4500万元保护这个古代灌溉系统。自2009年以来,逾600公里水渠的淤泥得到清理,许多破败的水井得到修复。
开着车在这片梦幻般的土地上驰骋一整天以后,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和艾合买提停车花10元钱买了一袋著名的吐鲁番葡萄干。记者称:“它们好吃极了,明显比我尝过的其他葡萄干要甜,那是沙漠极高温、盆地低海拔和40天风干过程的产物。”
报道称,如今,吐鲁番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葡萄干产地。但在这里吃它别有一番风味,清澈的水流穿过脚下的古老沟渠,让葡萄干的味道尤显甘甜。(编译/何金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