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的烧成为什么要分两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钧瓷分两次烧成,第一次为低温素烧,第二次为高温釉烧。素烧是将已成形的精坯不上釉装窑进行烧成的过程。素烧温度一般在900——C  950——C之间,素烧后的坯体称为素胎。

 

  钧瓷素烧有以下几种作用:

 

  1.经过素烧,坯体内的有机物被氧化,水分逸出,其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也被分解,到釉烧时可避免这些物质的挥发而导致釉面出现棕眼、釉泡等缺陷,同时避免了碳素的沉积,可使钧釉色泽鲜艳、光亮。

 

  2.素烧后的坯体强度增大,利于施釉、装窑及转运操作,可减少破损。

 

  3.素烧后的坯体气孔增加,吸水力增强,提高了吸釉能力,施釉时易于达到所要求的釉层厚度,并能保证施釉的工艺质量要求。因为钧瓷的釉层一般较厚,在1.5--2毫米之间,不经过素烧的坯体,吸水力低,经不住厚釉的吸附,泥坯表面湿透后容易产生起泡缺陷,上釉烧成后还容易出现脱釉、缺釉等问题。

 

  4.素烧后,可对素胎再进行一次挑拣,把一次质量关。因有些缺陷在素烧以后才比较明显,如隐裂纹、崩尘、棕眼等,剔除掉不合格的素胎,能进一步提高钧瓷釉烧成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钧瓷必须先进行一次素烧才能达到工艺要求。在禹州市东北隅的宋钧官窑遗址发掘中,出土有大量的钧瓷素胎残片,说明当时也是采用二次烧成,与今天的钧瓷生产工艺是一致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