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刀泉传说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文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ⅰ-6 所属地区 湖北·武汉·洪山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洪山区 申报日期 2007

 

  卓刀泉传说流传于洪山,讲述的是关羽驻兵今卓刀泉,因天旱无水,兵干马渴,关羽一急之下,卓刀于地,顿时水涌成泉,后来人们便把此泉取名为“卓刀泉”的故事。

 

  在洪山区伏虎山下,传说原有一口古井,后人因井建寺,名曰“御泉寺”,而起初的卓刀泉就在此寺前。

 

  史载,“御泉寺”始建于宋代,位于古代武昌城东驿道的隘口处,即著名的洪山“九岭十八凹”之地,前有桂子山挡道,地势险要,为兵家争夺之地。

 

  明初,楚昭王朱祯来此游览,见寺前一眼井井水清洌,呈淡绿色,便以杯舀水饮用,觉得甘甜可口,遂感叹曰:真乃神泉也!于是令人在此筑井台,修石栏,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栏之上,这就是游人今天看到的卓刀泉古迹。

 

  后来民间传说,关羽路过伏虎山下时由于人困马乏,就地拖刀一划,地下竟涌出清澈泉水,这个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取代了楚昭王版“卓刀泉”在后人中的印象。

 

  后来,“御泉寺”供奉上了关公。“御泉寺”正殿左侧为桃园阁,供刘关张三英结义塑像,正殿供关公塑像。

 

  卓刀泉周边原为旷野,清光绪二年,在贵族邑侯钟公捐助下,补种了松、竹、梅、桃、李、柏等,从此四周古树缭绕。

 

  如今,“御泉寺”除正殿、古井依旧,《卓刀泉记》、《御泉寺记》两块石牌可见外,古籍中提到的“桃园阁”早已不知去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