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石鼓“背井离乡”三年多 铜陵文物收藏者大义助力帮回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感谢感谢!”、“我们老乡感恩不尽!”……3月3日11时左右,铜陵国盛博物馆内响起一片感谢声,池州市里山街道办事处莲花塘村民组的村民代表们将一面写有“深明大义 功德无量”的锦旗赠送给博物馆的负责人朱国正,感谢他将4个石鼓无偿返还给当地的吴氏祠堂。石鼓从三年前被盗后辗转来到我市民间收藏者朱国正的博物馆内,而今朱国正分文不取将其“物归原主”,这其间,到底经历了哪些曲折?记者深入采访,了解背后的故事。》》》阅读推荐:铜陵一老人受伤倒地 保安“跪救”不留名(组图)

 

  “背井离乡”:池州石鼓辗转到铜陵

 

  在眼前众多的石雕中,这四面灰白色、大小一致的石鼓尽管已经“离乡背井”三年,但依然被莲花塘村民吴文炉第一眼认出。“心情非常激动,家乡人都在等着石鼓回归。”据村民们介绍,这些石鼓约有400年历史,每个重达400斤,原属于池州莲花塘村吴氏宗祠。吴文炉告诉记者,这个是老祖先留下来的遗物,“我们必须要把它收藏好,珍藏好。现在家族这么重视,必须要把石鼓追回来。”

 

  然而,这4个备受池州吴氏家族重视的石鼓,是如何辗转来到铜陵的呢?这一切要从三年前说起。原来,2014年7月25日凌晨2时左右,原本安放在吴氏宗祠里的4个石鼓被一盗窃团伙窃取。天亮被发现后,村民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2015年,南陵县警方成功破案,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后经村民多方打听,4面石鼓以4万元的价格卖到铜陵。但由于案件的复杂性,村民们让石鼓返乡的愿望一直没能达成。

 

  今年春节后,因要重修祠堂,村民们让石鼓回归的心愿越发迫切,并找到同属一个祠堂的著名公益人、中国妇基会天力基金创始人:“天力妈妈”吴红雅。家族事无小事,吴红雅当即下定了将石鼓带回家乡的决心。然而,经多次向南陵县警方了解案件情况后,吴红雅渐渐意识到石鼓回乡的困难。原本她认为,石鼓本就是吴氏宗祠所有,被盗窃后那就是赃物,所以,去要回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经过一了解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石鼓目前的持有人是合法拥有的,就不存在什么追赃的问题了。

 

  记者了解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事情进展到这里,似乎走进了死胡同,一时间,石鼓回乡充满了不确定性。

 

  回归故里:分文不取善意归还

 

  今年2月28日,在吴红雅来到铜陵国盛博物馆并得到负责人朱国正的联系方式后,她尝试着发微信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石鼓的重要性告知朱国正,“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相信心诚,石头也能开花。”

 

  然而,让吴红雅没想到的事,朱国正当即回复:“放心!”就是这看似简单却有力的两个字,让三年来进展无果的石鼓回乡之路瞬间有了希望。一时间,吴红雅欣慰不已,再次联系后,朱国正表明态度:“石鼓的事已经安排好工作人员在家等候,直接拿回去就行。”

 

  “直接拿回去?”——池州吴氏宗族两千多父老乡亲纠结了三年的心病,因为这一句话迎刃而解,尽管这4个石鼓花了朱国正4万元,但他仍决定分文不取“物归原主”,“我们也是为了回报社会,做这个文化产业也是想把文化传承、延续。既然这个东西是吴氏宗祠的,那么就应该让其回归故里。”朱国正如是说。

 

  因此,也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3日上午,吴氏宗族村民迎接石鼓回乡并带来了一面锦旗。记者看到,在将石鼓搬上货车时,需要六七个人一起用力才能搬得动,但村民们却累并快乐着,并给予朱国正高度的感激和赞扬。对于朱国正的举动,吴红雅表示,将花重金购得的文物无偿归还,让大家感动不已,“这样的胸怀是太难得了!”》》》阅读推荐:压岁钱中发现假币?绩溪老汉帮孙子存款先怒后“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