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发现“旧石器” 将绍兴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了十万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继嵊州小黄山遗址发掘后,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在对嵊州市域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时,又有惊喜发现:在嵊州崇仁杭绍台高速施工段附近,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距今至少十万年。这一发现,为探讨曹娥江流域史前人类的适应模式和生存行为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3月1日,在嵊州崇仁镇安江村下安田自然村兰山庙南侧的网纹红土中,专家们发现了一块旧石器时代的石核。随后,在安江村江村自然村大田山、赵马外寺山、钳口大坪岗等地的网纹红土中,又多处发现石核、石片等多种类型的旧石器。专家介绍,网纹红土是一种灰白色网格状的红色黏土,浙江网纹红土形成年代大约在12.6万年至100万年以前,从这些土层中出土的石器,至少在10万年以前由古人类打制而成,正值旧石器时代。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民介绍,这说明嵊州至少在1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出现了,这无论从考古学来说,还是对历史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家介绍,石核是古人类对砾石或者岩块进行锤击、敲打或碰摔,进而剥离下各种形状的石片,用以加工成不同的工具。嵊州安江村江村自然村大田山出土的石核,手掌大小,留有3块非常明显的人工打击痕迹。嵊州旧石器的发现,把绍兴乃至曹娥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历史往前推了至少十万年,间接证明这一带环境自古适合人类居住,填补了绍兴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

  嵊州小黄山遗址是绍兴发现的最早人类活动遗址,距今有一万年。而这一次重大发现,将绍兴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了十万年。接下来,省文物专家将着手在嵊州作专题性全面调查。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