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家县级公安博物馆开馆 展示民国居民身份证

民国的身份证具有防伪功能-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国的身份证具有防伪功能

 

        身份证对每个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可是,您见过民国时期的居民身份证吗?近日,汝阳县公安博物馆建成开馆,该馆内藏有两张民国时期完整的居民身份证,采用指纹“防伪”技术。据介绍,该馆也是河南公安系统首家县级公安博物馆。

 

        经过一年多筹建,近日汝阳公安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位于汝阳县公安局办公楼11楼东端,馆内展出190多幅(件)图片、地图和实物,反映了汝阳县公安局从1947年10月建立伊阳民主县政府公安队的初创,直到现在的该县公安队伍成长、奋斗的光辉历程。

 

        在馆藏物品中有两张保存完整的民国居民身份证,身份证主人是杜金梁、杜程氏,纸质证件首页写有“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河南省伊阳县”的繁体字,证件有编号,下端显示颁证时间民国三十六年七月。

 

        汝阳县公安局宣传科科长刘照璞说,身份证上的两人系母子,民国身份证更像户口本,标注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等信息,还有教育程度、行业、家属姓名等多项内容。

 

        在民国身份证第二页右下角,标有身份证持有人左右手的10个指纹特征,分别用X和O标出双手的指纹符号。据介绍,以前人们将指纹分为“箕”纹和“斗”纹,填证时,要将持证人的十个手指一一看过,“斗”纹填“〇”,“箕”纹填“X”,以这种方式起到防伪作用。同时,两张身份证上明确标注,身份证不得损坏或转让,伪造、变造身份证将以伪造文书论罪。

 

        据刘照璞介绍,自接受筹建公安博物馆任务后,工作人员迅速开展工作,查阅档案、寻找资料1650多份,走访在公安战线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70余人,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征集相关藏品,组织设计、施工,装修、布展博物馆,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除图片资料外,馆内还存有汝阳县公安队伍建立以来,民警使用过的办公用品、照相器材、通讯工具、灯具等。”刘照璞说,这是河南省第一家县级公安机关的专业性博物馆。开馆后下一步还将继续完善,将博物馆打造成对人民警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地,同时也是向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公安工作的一个有益的窗口。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