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麦冬藏梅”银手镯
在宋代学者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唐文宗李昂上朝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就问群臣:“诗中有‘轻衫衬跳脱’,跳脱为何物?”群臣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唐文宗笑了,说:“告诉你们吧,跳脱便是今天的腕钏。”而唐文宗所说的腕钏,则是现代人口中的手镯。
手镯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便有陶环、骨环和石镯,可以说和现今的手镯一脉相承。在这些手镯上,先民已经开始雕刻一些简单的花纹作为装饰,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商周时期,又有了玉制手镯。在汉代,手镯无论从材质还是纹饰上来看,都大为丰富。受西域文化的影响,戴在臂上的臂环较为流行,并且多个相连,盘绕成圈。唐宋时期,臂上戴的臂环和手腕上戴的手镯,都很常见,已经成为妇女们最常用的装饰品。到了元明清各朝,制作手镯的材料大为丰富,金银玉石都有,还有的进行镶嵌,而造型也千变万化,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竹子型等,应有尽有。直到今天,各式手镯仍旧受到女人们的欢迎,经久不衰。一种装饰品,能够传承几千年之久而不衰落,也是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情。
这只清代制作的银手镯(见图),直径6.1厘米,高1.2厘米,重16克,上面的纹饰很是精美,为“麦冬藏梅”。只见麦冬两粒并排而立,稍后便是娇艳盛开的梅花,麦冬和梅花穿插,围绕手镯组成一圈美丽的图案。在手镯三分之二处,有丝扣接口,能够让手镯戴在手腕之上并严丝合缝。
麦冬为一种中草药,是滋阴润肺的上品,《神农本草经》上说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而《本草分经》称麦冬可以“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梅花为耐寒之物,凌寒而开,象征着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麦冬和梅花的搭配,估计只是起到装饰效果,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因此,笔者在此也不做过分解读。
在古代,手镯常常作为定情信物。如果女子肯把手镯取下来送给你,多半对你有情。《聊斋志异》有《白于玉》的故事,讲述书生吴筠被偶然结识的好友白于玉接去在异境招待。宴间有四名女子乃绝色尤物,白生暗示吴生可以与其共赴云雨,吴生便选了和他有捉臂之交的紫衣女子。夜间,紫衣女子把腕上的金手镯送给吴生作为纪念。等到天明吴生醒来时,才发现是一场梦幻,但手边的金手镯又在提醒着他昨夜经历的真实性。吴生怅恨之下,突然对人间尘事感到厌倦,就有了寻仙问道的心思。
这只手镯,流传已逾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定经历过许多动人的故事,可惜已经散若烟云,无处可寻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