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证实:千年前大连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汉代时,大连就已是一个人口稠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的地区。截至目前,大连地区已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汉墓,并出土了大量器物。其中,2004年营城子汉墓群发现的西汉晚期的金质“十龙带扣”堪称经典之作。

 

  “十龙带扣”现藏于大连汉墓博物馆,其工艺之精湛、主人身份之高在国内罕见。它的出土以及数千座汉代墓葬的发现,证实了辽东半岛在汉代就出

 

  现了繁荣的城市文明。

 

  “十龙带扣”差点被埋没

 

  在大连汉墓博物馆,每当有参观者走过金质“十龙带扣”的展柜,总免不了被其精美所吸引,停下脚步仔细欣赏这件宝贝。但人们并不知道,这件精美绝伦的“十龙带扣”差一点就永远埋在了地下。

 

  瓦房店市博物馆馆长姜宝宪曾参与了营城子汉墓群的发掘,他对金质“十龙带扣”的出土过程印象深刻。

 

  姜宝宪回忆,2003年秋,营城子工业园区项目刚落地不久,施工队发现了地下的汉墓。为了避免文物遭到破坏,大连市文化局从大连市考古所、旅顺博物馆以及甘井子区、金州区、瓦房店市、长海县等文博部门抽调了近20人,组建了大连营城子汉墓考古队,对汉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当时,地面已经开始上冻,并不适合田野考古发掘。为了赶进度,考古队在墓地上扣了个塑料棚坚持工作。到12月底,第一阶段的发掘工作才基本结束。

 

  青铜承旋及青铜尊、玉剑璏以及各种陶器都是那时出土的。不过,和青铜承旋及青铜尊等文物在一个墓穴的金质“十龙带扣”当时并没有被发现。

 

  到了第二年3月份,土地逐渐化冻,完成任务的考古队准备回填墓地。时任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刘俊勇以及另外两位考古负责人觉得有必要再对墓地进行一遍清理,于是就派姜宝宪带着两个人去现场。

 

  “我们检查得十分仔细,最终在一个单室墓穴的棺木下面找到了这件金质‘十龙带扣’。尽管一直被深埋于地下,但我们挖出这件金质‘十龙带扣’时,它依旧熠熠生辉。”姜宝宪说,当时他就感觉找到了宝贝。而这件稀世珍品一经公布,便在考古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汉墓出土的陶楼。

 

  汉墓出土的青铜承旋和青铜尊。

 

  工艺精湛,目前国内只此一件

 

  带扣,在古代指的是腰带上的锁扣,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皮带头。大连营城子汉墓群曾出土一件金质“十龙带扣”,无论是从精美程度还是主人身份来说,都称得上是大连汉墓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大连汉墓博物馆主要陈列着大连地区的各种汉墓类型及墓中出土的文物。

 

  12月16日,记者在大连汉墓博物馆的中部展厅看到,这枚金质的“十龙带扣”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称得上是整个展厅里的明星。这件纯金打造的带扣,形似马蹄,由带弧形穿孔的扣身、活动的扣舌以及扣身背面用于固定扣舌的圆环构成。经博物馆测量,这件金带扣长9.5厘米,宽6.6厘米,厚为1.3厘米,重为38.27克。

 

  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翠敏说,金带扣因为精美绝伦的纹饰和制作工艺而被评为镇馆之宝。

 

  金带扣的大小不及手掌的2/3,但其上盘踞着一条大龙,另有9条小龙环绕在其周围,似腾飞于云层之中,龙的脊背及周边分别镶嵌着细小如粟的金珠和水滴形绿松石。边缘部分处理得十分精细,最外侧的边框是由两条金丝扭搓成麻花状,紧挨着麻花状的边框则是一圈用金丝绕成的菱形或圆形,其中扣身末端的方形两角各放一个金丝绕成的圆圈,其余均为菱形圈。据介绍,这些菱形圈及圆圈应该镶嵌着绿松石。目前,能看到有9个菱形圈中嵌有绿松石。

 

  张翠敏告诉记者,这种金带扣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捶揲、钻孔、切割、掐丝、焊缀金珠和镶嵌等工艺,可以说是汉代金器中的精品,而且国内只此一件。

 

  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刘金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飞峰研究后,发现还有4件金带扣的形制及制作工艺与它相似。它们分别出土于朝鲜的乐浪汉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的黑圪垯墓地、安徽省寿县东汉墓以及1991年湖南省安乡县黄山头南西晋刘弘墓。

 

  主人身份显赫,或为诸侯王

 

  金质“十龙带扣”如此精美,它的主人会是什么身份呢?

 

  根据金质“十龙带扣”出土的营城子汉墓群第二地点M76的墓葬形制,考古工作者首先推断金质“十龙带扣”所属年代为西汉晚期,至迟不超过东汉早期。

 

  M76墓葬的椁木四周填塞贝壳及一些碎砖瓦,属于典型的贝墓。贝墓绝大多数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初期仅有少部分。

 

  墓中除了一些陶器,与金质“十龙带扣”一起出土,最具代表性且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那套青铜承旋和青铜尊、兽钮铜印以及两件玉剑璏。

 

  “这些文物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尤其是那套青铜承旋和青铜尊。青铜承旋是三足青铜浅盘,三足的形状为熊面人形,上面则为青铜尊,这种形制的青铜盘加青铜尊是汉代正式宴会的器皿。兽钮铜印虽印文难辨,但从钮制分析,极有可能是汉王朝颁赐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印章。而那两件剑璏的表纹饰其中一件为谷纹,另一件为螭龙纹,都不是寻常百姓所能享用的。”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刘俊勇曾在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且参与了营城子汉墓群的发掘,根据墓葬出土的文物,他认为M76墓主人、即金带扣的主人应该是一位身份高贵的少数民族首领。

 

  刘金友和王飞峰等人进一步扩大了研究视野,通过对其他地点出土的金带扣使用者身份的分析,来进一步确定营城子出土的金质“十龙带扣”的主人。

 

  根据考古报告并与前文所说的另4件带扣比较分析,他们推测,龙的数量的多少应该与墓主人的身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大连营城子汉墓出土的金质“十龙带扣”主人身份极高,或为诸侯王,或为显赫一时的公卿。

 

  金质“十龙带扣”,由纯金打造。现藏于大连汉墓博物馆。

 

  千年之前,汉文化就已深刻影响辽东半岛,并由此向海外传播

 

  在对金质“十龙带扣”的主人展开研究的同时,有些研究人员还对金带扣的出处进行了分析。

 

  刘金友等人认为从金质“十龙带扣”的珍贵用材和制作工艺来看,绝非民间一般的手工作坊所能完成,应属于当时由中央直接控制的官营手工作坊的产品。

 

  但刘俊勇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理由有二:其一,带扣本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蹀躞带上的重要配饰;其二,大连营城子汉墓出土的金质“十龙带扣”上的水滴状绿松石和红宝石镶嵌物早前在古波斯阿契米尼王朝的金器上就已出现。由此可推测,金质“十龙带扣”也许并非辽东半岛之物,其制作技艺可能源自古波斯,经草原游牧民族传入内地,进而影响到辽东半岛。

 

  另外,从这一角度分析,还可以说明最迟在汉代,中原汉文化便开始系统地输入辽东半岛,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繁荣的城市文明。对于这一论断,营城子汉墓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据。

 

  出土金质“十龙带扣”的汉墓位于大连营城子一个工业园区内,那里发现了一个汉墓群,墓葬数量在百座以上。

 

  事实上,营城子地区乃至整个辽东半岛汉朝时期的墓葬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辽东半岛区域内所发现的汉墓已达数十组群,共数千座,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宏伟,殉葬、随葬物品之丰富,均表明辽东半岛在汉代已经是人口稠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是辽东的交通枢纽地区。

 

  汉文化之所以能够深刻、全面地影响辽东半岛,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密不可分。辽东半岛位于辽宁省南部,北面边界是鸭绿江口与辽河口的连线,其他三面临海,海上交通发达,是南北交往的交通要道,水陆交通的枢纽,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不仅在此落地生根,而且还经此向海外进一步传播。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