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花灿烂暖香来:李鱓《土墙蝶花图》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李鱓的《土墙蝶花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图是雍正五年(1727)正月,李鱓根据湖州途中的景象所摹绘,为李鱓42岁时的佳构。
李鱓(1686—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 康熙五十三(1714)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1738)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李鱓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尽管离李鱓绘制这张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但画面上的蝴蝶兰依然灿烂,甚至传递着某种强烈的现代气息——这显然带有后期海派绘画的基因。让我甚至揣测,李鱓在宫廷担任画家时,是否从意大利籍画家郎世宁等人那里获得启发?天真浪漫的蝴蝶花,毫无顾忌地盛开着,充满了跃动感及生命力。
占据画面三分之一的蝴蝶花盛开在春季,盛开在江南的雨后,低矮的土墙是养育蝴蝶花的襁褓,它们一簇簇地吮吸着水分,从墙头上探出身来,在下侧隐约可见的青草簇拥下,紫色的花朵如祥云般笼罩在墙头,让灰头灰脸的土墙增色不少,蝴蝶花和青草连接处,是以一片氤氲的水墨表现雨后湿润的效果,画面也因此有了鲜活的质感。这样的场景在江浙一带的乡间虽很多见,但李鱓却以独特的眼光视角将它定格到画面上,酝酿出慰藉世间的暖香。
《土墙蝶花图》有别于中规中矩的传统写生画,它是当前已知李鱓最早的大写意作品,写意就是删繁就简,图简意丰地表现画面的精神内涵,李鱓对此了熟于心,老辣的线条富有张力,凝重的色墨富有层次,每一处都显示出他对色彩及布局的深彻理解,同时亦能看出他对水墨的运用极为娴熟,难怪他曾自言:“石涛和尚善于用墨,八大山人善于用笔,余善于用水”,此言不虚。
画中的题诗后写道“江淮野人家土墙头喜植蝶花, 春来一片紫云掩映。一枝红杏寻春到此,逸兴遄飞,亦望酒帘小憩,顿忘归去”。看这样的景,画这样的画,竟撩拨出乡愁的滋味,可以想象,李鱓是何等的多情而又浪漫。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