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大云寺,文物保护为何总是亡羊补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过去数年里,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洛大云寺被卷入商洛市西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而这并未经文物部门审批。围绕大云寺的保护,曾负责管理保护大云寺的商洛市博物馆和陕西省文物局,与开发商及商洛市相关部门展开了多年“角力”,但这并没有阻止开发商继续在大云寺院外的一般保护范围内动工。直到商洛市博物馆发出一封公开信,经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商洛市政府才要求开发商停止违规施工。(12月23日 《澎湃新闻》)

  “看到开头就猜中了结尾”,刘亚楼故居被拆、最美野长城遭水泥抹平、千年古村让位于“产业园”,媒体上关于文物因房地产开发而被破坏的报道层出不穷,让公众从最初的冷静思考、建言献策,到最后的吐槽式谩骂。因为公众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流程:文物被破坏,官员不作为、乱作为,媒体报道、社会关注,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而此次“暗战大云寺”中的一个小插曲,赚足了公众的眼球:被纪委立案调查的并非相关责任单位,而是致力于保护大云寺的博物馆及其工作人员。当然,随着舆论的不断升温,真相终会大白,相关责任人也必将被追责、问责。但公众的情绪依然是愤怒的,因为文物的保护总是要依靠媒体,文物的保护总是亡羊补牢。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能杜绝官员在文物保护上不作为、乱作为,为什么文物保护不能防微杜渐?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文物破坏一件少一件,即使相关责任人被追责,留下的也只能是废墟和叹息。从过往经验来看,文物被破坏后,政府一方面处理相关责任人;另一方面责令开发商修复、重建文物建筑,以此加大开发商违规拆迁的成本。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文物被破坏的案件仍时有发生。让公众不得不联想:开发商征地拆迁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除了经济发展之利外,有没有个人私利夹杂其中。如果事后得利远远大于事后被问责的损失,就必然有胆大妄为的人铤而走险。文物被拆影响之大,必须查清有没有腐败因素作怪,有没有政绩观念扭曲,追究相关决策、实施人的法律和行政责任,确保打板子“打得准、打得痛”。但保护文物追责终究不如负责,相关部门事前如何有效监管,如何保护好遗址,如何科学建设博物馆才是重点。

  保护文物,政府层面需要防微杜渐而非亡羊补牢。否则,将有更多的文物成推土机下的碎石瓦砾,总有一天,我们只能在照片里去寻找历史,徒留一声叹息。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