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博与永陵博物馆再度携手 永陵“国宝”回家“省亲”

银钵-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银钵

 

谥宝-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谥宝

 

玉大带 永陵博物馆供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玉大带 永陵博物馆供图

 

银猪-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银猪

 

      谥宝、玉大带、银钵、银猪……

 

     在永陵博物馆整体改造开放一年之后,70多年前永陵出土的“国宝”终于回家省亲了!记者12月21日从成都永陵博物馆了解到,从12月22日开始,玉大带、谥宝、银钵、银猪等4件国家一级文物以及9件三级文物,将从四川博物院借出,替代“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中的复制品展出。而在明年2月20日之后,它们将重新归还四川博物院。

 

      国宝11年后再回家

 

       2015年12月18日,永陵博物馆闭馆改造一年后对外恢复开放。然而在该馆综合馆举行的“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上,观众发现除了王建像、24乐伎等石刻文物,“玉大带”“谥宝”等展品竟然是复制品。观众不解,永陵博物馆却是有苦难言。

 

       因为永陵发掘于1942年,主持发掘工作的,就是当时的四川省博物馆(现四川博物院)的第一任馆长冯汉骥。此后,永陵出土的玉大带等珍贵文物,顺理成章在四川省博物馆登记造册。而当时,就连王建墓也是由省博代管,直到1954年才交给了成都市。1973年11月,王建墓文物保管所成立,但出土文物并未交回。这种国宝权属不在出土地现象,目前全国普遍存在。为了满足到永陵参观的公众,永陵博物馆曾在2005年5月与四川博物院展开合作,组织了一次“国宝回家”宣传活动。当时,“玉大带”“谥宝”等首次回到永陵与观众见面。只是活动仅持续了20天,文物便返回保养、展览。

 

       13件文物4件是国宝

 

       据永陵博物馆馆长彭建平介绍,此次从四川博物院借出的共有13件文物,均系永陵1942-1943年发掘出土。其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国宝”就有4件,它们分别是谥宝、玉大带、银钵和银猪。此外,还有银搔手、银盒、银颐托、银刀鞘、水晶珠、小玉片、琥珀等9件三级文物。

 

        作为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永陵除了有惊艳国人的24乐伎浮雕,还有众多珍贵的玉器和银器。它们或为餐饮具、或为玩物、或是饰件,既是随葬品、又是皇帝生前喜爱之物,制作极为精美别致。尤其文物“玉大带”,是迄今所知唐五代时期唯一一件完整的、并且能够确定为帝王本人所使用的玉带。这件玉带上用浮雕手法雕琢了500多平方厘米的蟠龙图案,堪称当时的玉石巨制,昂首奋爪、吞吐宝珠的游龙,制作得栩栩如生。而刻有帝王谥号的印玺“谥宝”,不仅同样雕刻了精美龙纹和兽纹,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清晰看到印面篆刻的“高祖”等字样。“高祖”正是王建的庙号。有意思的是,王建曾以兔子皇帝自居,他的谥宝,也专门制成了兔头龙身,在历代帝王玺印中造形最为独特。

 

       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永陵出土的文物现在在川博收藏,这次国宝回家的展期也只有两个月,但川博未来将与永陵展开更多合作。据悉,永陵明年将启动“全国五代十国遗迹调查”项目,将定向征集一批五代十国历史文物回馆参展。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