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考古首次出土和田羊脂玉 距今约2000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疆和田地区自古以产玉闻名,国内众多考古多次出土和田玉制品,但在新疆的考古发掘中,从未发现和田玉。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考古人员介绍了在新疆比孜里墓地首次发现的羊脂玉挂件。

  “看到那枚羊脂玉时,激动极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说,在清理一个葬有108具人骨的墓室时,发现了一枚羊脂玉挂件,约指甲盖大小,状如鼎,白如凝脂,一端有孔,可能是挂在墓主颈部的一枚饰品。

  今年3至4月,为了配合当地高速公路建设,考古人员对和田地区洛浦县比孜里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南北长约六千米,东西宽约一千米,遭到了严重盗挖,一些被盗墓葬还有纵火痕迹。

  在对40座墓葬的发掘中,共出土陶罐、木盘、木桶、眉笔、眉石、镰刀、蜻蜓眼玻璃珠、羊骨、木梳子、奁盒等数百件文物,考古团队根据葬式葬俗、随葬遗物等判断,此处墓地应为汉晋时期墓葬,距今约2000年。

  除了羊脂玉,此次发掘还首次在新疆发现头戴花环的墓葬,花环用树枝作龙骨,串上较为密集的植物花苞,历经2000年的岁月,这些花朵仍清晰可辨。

  胡兴军说,结合史料分析,头戴花环的葬俗、各类玻璃珠等饰品属于希腊、罗马文化元素,木梳、木篦、奁盒等可能来自中原汉文化地区,它们的出土反映出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和田,在汉晋时期贸易繁盛,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与交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