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千年石塔分隔两岸盼合璧
北魏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塔刹(左)与塔身(右)
山西省朔州市崇福寺珍藏着一个千年塔刹,它的“另一半”塔身却远在台湾。两者分离已有数十载,海天相隔,翘首企盼“团圆合璧”。
这个千年塔刹高57厘米,由细砂岩镌刻而成,上为相轮九重,中为复钵承以雉堞状山花蕉叶,四边山花中间有一小佛坐像,山花之下各辟有一龛,内有两座佛像。最下为榫头,可以通过它和塔身合为一体。
若塔刹与塔身合体,石塔整体上窄下宽,呈四角锥体状,将中国重楼建筑与印度塔身构造巧妙结合。据了解,石塔高200多厘米,共九层,其上共有浮雕佛像约1400尊,且逐层雕有供养人像,男女各100人。学者认为,此塔对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和造塔史具有重要价值。
此塔系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宫内小臣曹天度为祭奠其亡父及亡子所造,因此又称“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独立个体雕刻佛像最多的楼阁式佛塔。千佛石塔不仅直接带动了当时皇室广造宝塔的风气,其造型还正式树立了“中国塔式”的新典范。
然而,此塔在过去一个世纪内却历经磨难,最终塔刹与塔身分隔于海峡两岸。石塔原藏身于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内,抗日战争期间被侵华日军觊觎。在日军搬运装箱时,塔刹有幸被当地爱国人士丁克诚藏了起来,后于1953年捐献给崇福寺。而塔身则被劫往日本,陈列于东京帝室博物馆。1945年战败投降后,日本将塔身交还国民政府,后辗转台湾,现存于台湾历史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近年来,珍贵文物“合璧”已成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热点和亮点。2011年“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使分藏两岸的《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得以合璧展出;2015年,分离了近20年的河北幽居寺北齐释迦牟尼佛佛首和佛身在台湾高雄佛光山合璧展出。
千年石塔分隔两岸数十载,但阻隔不了人们企盼塔刹与塔身合体的热切之情。为促成石塔合璧,两岸有识之士多年来奔走努力。2007年,朔州市台办就合璧事宜与台湾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黄永川进行了面谈交流;2010年,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尧专程赴台,与台湾历史博物馆就此再次进行沟通;2012年,台湾历史博物馆派员前往朔州参加首届“中华边塞之都马邑文化节”。
“去年我还在为合璧之事忙碌,我们想先通过交换复制品,让千年石塔合体重现。遗憾的是,现在事情又搁浅了。”崇福寺文物保管所所长李宝山表示,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坚信两岸血脉亲情和文化联结是割不断的,千年石塔的塔刹与塔身总有“团聚”的一天。(转自永亨传媒 中国文物网驻朔州工作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