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成效凸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民国时期文献全面记载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光辉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与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国时期文献由于纸张酸化脆弱,如不及时抢救,将面临“断层”危险。为抢救、保护民国时期珍贵文献,2011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文献收藏单位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得到文化部、财政部大力支持。2012年正式启动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000万元,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有效开展,成果丰硕。2016年3月,该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文化重大工程“中华典籍整理”专项。

  工作机制建立 普查渐次展开

  2011年,国家图书馆设立“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组建“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建立保护工作机制。开展文献普查工作,2012年,“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系统上线,截至目前,已汇聚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21家文献收藏单位的书目数据30万余条、馆藏数据66万余条,其中2万余条包含目次与全文。在此基础上,启动《民国时期文献总目(图书卷)》的编纂出版,首批成果哲学卷、宗教卷的编纂工作即将完成。

  海外征集成果显著 出版规模显现

  自2011年始,国家图书馆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海外文献征集,从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征集日本二战罪行档案共计4000余卷,200余万页。以此为基础,形成系列出版成果和“东京审判”专题数据库,为学术研究和交流提供文献保障。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整理出版工作已立项120项,成功出版完成64项3606册,形成“民国时期文献资料丛编”“抗日战争文献史料丛编”等六大出版系列。“对日战犯审判文献丛刊”整理成果最为突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80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50册)等系列对日战犯审判文献出版获得多位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国家社科基金抗战研究专项工程获批立项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首批立项的20个项目中,国家图书馆主持或参加的项目共5个。其中作为第一牵头单位负责的“日本战犯审判文献征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以及“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整理和数字化”两个项目都已开题,将首次以日本战犯审判文献和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为主体,以数据库形式将散存于世界各地的相关文献进行最全面的集中聚合,实现日本战犯审判文献资源一站式检索,着力打造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数字化服务平台。

  原生性保护稳步推进 文献保护氛围渐浓

  推进民国时期文献原生性保护调研工作与科研项目。2014年编制完成“民国时期文献库房建设规范”,“民国时期文献检测及国内外脱酸技术调研”项目顺利结项。2015年组织设立“民国时期文献脱酸研究与脱酸设备研制”项目,目前脱酸设备研制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已申请国家专利。加强宣传推广,先后举办“历史的审判——馆藏东京审判图片展”“不朽的长城——馆藏抗战文献展”“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馆藏文献展”。日前,国家图书馆结合“日本战犯罪行审判史料编译”成果,以文图形式发布“每日一则”已满一年。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宣传推广活动近年在全国连续开展,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工作的氛围渐趋浓厚。

  “十三五”期间,国家图书馆将继续推进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和《民国时期文献总目》编纂工作;拓展征集范围,开展海内外民国时期文献的征集与合作开发;加强文献研究、开发与利用,推进文献史料的整理出版,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民国时期文献专题资源库;构建民国时期文献原生性保护工作体系,加强文献保护技术研究;面向图书馆业界和社会公众,继续做好成果展览及宣传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