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东门纪念馆2017年更新日军侵华史料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京审判大法官之子捐赠珍贵史料

 

  “这是日军当年轰炸大校场的照片,中国战机全部被毁;这是日军当年屠杀的照片,尸横遍野;这是我父亲当年参加东京审判的工作用纸……”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赠一批与日军侵华有关的史料和物品。其中,包括东京国际审判大法官梅汝璈之子梅小璈捐赠的其父生前遗物。

 

  70年前的法庭用纸诉说正义审判

 

  今年已经64岁的梅小璈,是第一次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仪式。他说,这是一次迟来的捐赠。据梅先生介绍,早在30多年前,江东门纪念馆筹建时,当时的老馆长到北京找到他母亲,翻阅到了一篇梅汝璈1961年发表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文章。“据我所知,这是比较早的,建议深入开展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研究的文献,并且建议建立纪念馆。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纪念馆的建立,乃至今天类似公祭活动的展开都是有贡献的。”梅先生说。

 

  梅先生向纪念馆捐赠了梅汝傲生前用过的烟嘴、怀表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工作用纸,并赠送一本收录《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文章的《梅汝傲法学文集》一本。这张70年前的工作纸上用英文写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字样,下面还有“东京”、“1946”。“这张纸也是很偶然找到的,我想留在纪念馆作用比个人保存要大一些。”梅小璈说。

 

  梅小璈说,父亲生前几乎没有和他说过这件事,随着他着手整理父亲遗物,才揭开了那场审判惊心动魄的历史背景。“他为争取让那些屠杀中国人的刽子手受到应有的惩罚竭尽全力,他也为中国人赢得了尊严。整理父亲经历的东京审判,也是为保留那段历史做一点绵薄之力。”记者了解到,梅汝傲在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章里写下了被广为传播的一句话: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日本友人捐赠侵略铁证

 

  此次,日本两尊观音思考会访华团捐赠了5件资料,主要是由日本官方出版的一系列战争图片,里面是宣传日本进攻中国胜利的照片。访华团负责人大东仁,近年来几乎每到纪念日都会来到南京,向纪念馆捐献日军侵华的资料等物品。

 

  大东仁展示了1938年3月16日由日本内阁情报部发行的《写真周报》,里面有两页图片,反映了当年日军轰炸南京大校场机场的情景。大东仁先生表示,虽然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但希望通过捐献资料,能为和平做一点贡献。今年51岁的大东仁先生,从18岁开始知道这段历史,就致力于收集日军侵华的资料。他的很多图片、旧报资料,都是从日本全国的旧书店淘到的。

 

  对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大东仁表示,和中国友人共同学习这段历史,包含对战争的反省,他相信一定会带来真正的和平。明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大东仁表示,自己将继续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再来南京。

 

  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江苏商会会长、南京同乡会会长王海澄捐赠了公祭日签名横幅,国内收藏家王旭、孙国田也向纪念馆捐赠了劳工、慰安妇、抗战老兵等方面的史料和物品。

 

  捐赠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对于这批捐赠,江苏省社科院王卫星教授认为,资料包含了画册、实物等,反映了日军轰炸、侵略包括虚假宣传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有的内容在国内还比较少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巡视员郭必强认为,这些捐赠可以充实到展览中。而对日军侵华资料的收集,他建议还应加强。

 

  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在捐赠会上透露,明年时值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纪念馆将对馆内展品做一次调整更新。而本次捐赠的物品,也有机会展示。他表示,馆方一定会把这些珍贵的物品保存好、利用好,发挥好教育传播的作用,不辜负中外友好人士无私的捐赠。

 

  安大略省南京同乡会会长王海澄——


  筹建反映历史的海外纪念馆

 

  在昨天的捐赠仪式上,加拿大安大略省南京同乡会会长王海澄捐赠了海外人士去年在公祭日的签名横幅。横幅上的“还我河山爱我中华”的字是由就读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加籍华人魏海默所写,包括华人华侨和安大略省的议员等千人在上面签名。

 

  王海澄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们这些华人华侨,一直致力于推动宣传二战历史,让世界知道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他们每年12月13日,都要在当地举办纪念仪式。在海外华人华侨的努力下,2012年经多伦多市长签批昭告市民,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日,这是海外第一例。而现在他们则在推动安大略省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日。这期间,他们和华裔省议员黄素梅保持联系,由其在议会阐释理由。12月8日,安大略省议会已经通过了二读。如果通过三读,该省就会正式确定为官方纪念日。

 

  “升格到省级还不是目的,我们最终是要推动加拿大将这一天定为国家级别的官方纪念日。”王海澄说,海外华人的努力只是希望能还原历史,让人们了解战争的惨烈,珍惜和平。据了解,目前他们还在筹划打造一座反映二战和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海外纪念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