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藏于深山的明朝川西北最大军事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北川县开坪乡永安村境内的大山上,有一座历经500年风雨洗礼的军事堡垒,这就是明王朝为抵御羌民攻劫而修筑的永平堡。

 

  永平堡修筑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前后,城堡分上、中、下三层和城外附属设施,总面积900多万平方米。从开坪乡场镇出发,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山,在快要到山顶的一个弯道处,一座古城堡掩映在青山之中。城门保存还算完好,城墙沿山崖而筑,已显残垣断壁,城墙上已长满青苔、杂草和灌木。站在城门处,山下的交通要道尽收眼底。虽然城墙经过几百年的风化,现在要爬上去也并非易事。

 

  走进城内,有的城墙分外墙和内墙,中间挖有壕沟,城墙之间形成了迂回曲折的小巷道,堡内当年的指挥台、营房、哨所早已不存。城内目前还散居着一些村民。

 

  如此大的一座军事城堡为何会建在一座高山之上呢?北川县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川是原古石泉所在地,是松潘、茂县羌藏区和安绵汉区的中介地带,也是封建王朝向松潘、茂县运送粮饷、调动军队的必经之地。元代,朝廷采取恩威并施策略,“番民”不得不向朝廷妥协。这期间虽时有“番民”骚乱发生,但规模很小。到明代初期,北川一带经常发生羌藏民众聚众“攻劫”事件。到明天顺年间,“番羌”开始攻劫石泉县治,并南下安、绵,东入龙州,直接威胁到明朝川西北安宁。

 

  为平息“暴乱”,保证通向“番区”的通道安全,据《石泉县志》记载,明天顺四年(1460年)起,官军开始在今北川县境内多次构筑城堡,并不断增派驻军。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前后,永平堡修筑而成。北川文史专家、羌族文化研究学者赵兴武分析说,由于“番民”在明军大举征剿中受到沉重打击,此后再无力对抗,志书中再未有该地区受到攻击的记载。

 

  永平堡作为明王朝巩固川西北、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而设立的军事堡垒,是川西北地区多民族融合的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对研究川西北少数民族的政治、军事以及明王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统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5月,永平堡遗址被批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北川正积极招商引资,对古堡进行修复和旅游开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