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革命文物"家底"具有多重意义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革命文物工作座谈会。会议透露,“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革命文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据介绍,目前全国登记的革命旧址33315处。(9月19日《光明日报》)

 

      我国是文物大国,也是革命文物大国,它们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保护好这些革命文物,一方面能让我们铭记那些刻骨铭心的革命光荣历史,让革命历史永远流传下去,让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每个人的爱国热情,自觉做到不忘本,好好珍惜今年的幸福生活,才能为祖国的繁荣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保护革命文物和革命旧址,一个首要前提条件就是摸清“家底”。只有“家底”清楚了,我们才能清楚革命文物都位于什么地方,革命文物的目前状况是什么样子,革命文物存在哪些问题等,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才能发挥革命文物的教育和教化作用。如果“家底”都不清楚,不仅无法做到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还是对革命历史和革命先驱的背叛。因此,摸清革命文物“家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摸清“家底”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据介绍,目前我国登记的革命旧址共有33315处。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对这些革命旧址按照重要程度、目前状况等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类别实施不同的保护策略,尽最大可能加以保护。如此,才能让每一所革命旧址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会任由其在风水雨打中自生自灭。近6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延安革命旧址11亿元和5亿元,就有针对性地加强了革命文物保护。此外,也有助于严防严打革命文物违法犯罪行为。

 

      摸清“家底”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只有充分利用好革命文物革命旧址,才能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成为我们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摸清革命文物“家底”,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革命文物。目前,全国共有121处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被纳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81处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42处国保级革命旧址被纳入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就很好地发挥了革命文物的历史教育作用。2015年,红色旅游人数突破8亿人次,可以想象会有多少人,尤其是青少年从中受益了。

 

      摸清“家底”走出了保护革命文物重要的第一步,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应以加强保护、充分利用、积极建设为工作导向,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革命教育作用,让革命精神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赵连卿)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