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端皇后夹衣依然时尚 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定陵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代孝端皇后端庄贤惠、宽厚大度,被后人所称赞。那么她生前所穿的夹衣是个啥样子呢?1958年定陵出土时的女夹衣如今已经化为碎片,无法观奇全貌。昨天,南京云锦研究所经过两年攻克难关,终于将其成功复制。此次同时复制成功的还包括2件衮服,1件褶袍,1双毡靴,4双膝祙,共9件文物,12日,这批复制文物将运至北京定陵博物馆展出,不日还将到国外亮相。 扬子晚报记者 蔡震 文/摄

 

  龙纹拼接后方显孝端皇后好身段

 

  昨天上午,记者早早地来到位于城西的南京云锦研究所一楼展示厅。在主持人的话音下,9件复制品由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双喜、工艺美术大师张洪宝,共同掀起盖头。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件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很光鲜,很漂亮吧?可是我当初在定陵博物馆藏品室看到时,十分心痛,几乎是一堆破布碎片。”工艺美术大师张洪宝是此次复制项目的全程参与者,他告诉记者,接受这项任务,十分犯难,开始只能叹息:“很美,可是几乎很难复制。”在古人的工匠精神鼓舞下,张洪宝、周双喜团队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经过两年多的日夜奋战,终于向世人呈现出了这件完美的明代女夹衣。记者看到,这件夹衣为立领对襟,袖部特别宽大,袖口略微收紧。胸部为二龙戏珠,龙体矫健有力,龙尾则绕到夹衣的背后,极为生动。

 

  谈到这件女夹衣的复制难度,张洪宝说,“我参与复制过这么多件皇室文物,第一次看见龙纹被裁减开,再拼接的。”原来,制作女夹衣的面料是一幅整料,首先要织造出长达8.5米的整块面料,“而夹衣的纹样是有方向的。怎样裁减拼接?真的很难。”仔细破解原件,张洪宝发现,“虽然龙纹在胸前看似被剪断,但其实并没有,而是褶进了背面,经过精心拼接,夹衣的形态达到了收腰效果,这样孝端皇后就能显出优美身段了。”

 

  张洪宝说,女夹衣是一件在宫廷内穿的常服,原件由于当年出土保护手段有限,数十年后已经变成暗褐色,“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比对,巧妙运用同类色的深浅晕色技法,使整体色彩金光灿灿,富丽辉煌,力求真实还原女夹衣的原貌。”让在场的人感到惊艳的是,“无论哪个角度看,女夹衣都不过时,如果现代女性穿上,依然很时尚。”

 

  衮服十二章纹样代表了万历愿望

 

  朱元璋规定“正旦、冬至、圣节(皇帝生日)、祭社稷、先农、册拜等大典穿衮服。”因此,衮服是皇帝的重要礼仪服饰。此次复制的万历两件衮服一件为宫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一件为绛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张洪宝说,定陵出土缂丝共八种29件。出土时多已残碎不堪,有的只残存一些碎片,保存较好的只有一件衮服及少数龙袍的团龙补和女衣的方补等,颜色亦已褪变。此次复制依照原件纹样,采用“平织”、“结”、“惯”、“构”、“盘梭”、“搭梭”、“子母经”,七种织造技法,使成品效果更加完美,表明出缂丝在明代所达到的新高峰。

 

  黄缂丝如意衮服上有“卍(音同万,与纳粹标志不同)寿”字、蝙蝠和如意云纹。织有十二团龙,前后襟各三团龙直行排列,左右两侧横摆各两团龙,两袖各有一团龙。另外,左肩缂有日,右肩缂有月,背上部饰有星辰、山,两袖各饰有华虫。前后胸团龙两侧则饰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各一行,共十二章。因此又称缂丝十二章衮服。

 

  “十二章”在衮服上分别用不同的纹样来表示,山能提供原始人以生活资源,弓和斧是劳动生产的工具,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粉米是农业耕作的果实,虎、蜼(长尾猴)、华虫(雉鸡)是原始人狩猎活动接触的对象,龙是中国原始氏族崇拜的图腾,黻纹是原始人对于宇宙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皇帝衮服上的这些纹样代表了明察秋毫,品行洁净,为天下昌盛谋福利的美好愿望。

 

  万历身高170厘米却有一双大脚

 

  此次有一个展台显得很特别,当盖头掀起时,记者们都感到新鲜。原来是一双靴子和几双袜子。通常,云锦文物复制主要涉及龙袍等袍服类文物,很少将服饰配件进行复制。此次南京云锦研究复制清单9件中,半数以上的文物复制品是护膝和膝袜,丰富的配色和多样的图案,让明代皇室服饰文化的展示显得更加全面与直观。

 

  过去在人们印象中,云锦都是五彩斑斓的,而这双毡靴的靴筒部分是用云锦工艺织造的绛红素缎料,更加凸显出护膝的华美。护膝饰八宝云龙纹,内圈缂寿桃一个,下为如意芝托,上部为两“卍”字,寓意“卍寿如意”。靴底里面为一层薄牛皮,外面为两层白粗布内夹棕,毡靴外长达29厘米,“相当于42码,看来万历虽然身高170左右,但却是个大脚。”在张洪宝眼里,“这件制品构图别致,纹样新奇,堪称缂丝代表佳作。”

 

  此次复制的膝祙共4双,分别是:罗地绣龙戏珠膝祙、缎地绣寿字花蝶膝祙、黄缎地绣“三阳开泰”膝祙、黄缎地绣“官员出行”纹膝祙。这批膝袜图案以象征帝后的龙凤纹为主体,用植物花卉纹、动物纹作陪衬,配以吉语文字,寓意富贵长寿、喜庆、吉祥如意等等,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大量使用盘金绣,个别部位使用孔雀羽线,用金线、绒包柱线钉绣花纹轮廓,使成品呈现出富丽堂皇、层次分明的效果。刺绣用色也十分讲究,以红、黄、蓝、绿、白等为正色,较多地运用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二晕色,使绣品达到既鲜艳明快,又和谐统一的目的。

 

  背后的故事


  孝端看似高贵实则憋屈

 

  孝端皇后是万历皇帝的发妻,出生于浙江余姚,57岁结束了她看似高贵、令人艳羡实则无比憋屈、郁闷的一生。常言道夫贵妻荣,在古代妇女需要依附于丈夫,王氏明媒正娶,少年封后,在老公活着的情况下居中宫位置四十二年,在史上所有皇后中最久。然而这“第一”的含金量却并不高,没有给她带来多少荣耀和舒心日子。孝端皇后于万历六年也就是1578年与万历成亲,三年后生下皇长女荣昌公主,这也是她唯一的一次生育。就在这一年,万历从民间遴选了九嫔,其中就有日后备受宠爱的郑贵妃。郑氏得宠后,孝端皇后生下嫡子的梦想也彻底成为泡影。性格宽厚温和的她,对万历生母孝定皇太后侍奉特别用心;对光宗朱常洛也很爱护,调护备至。而对万历帝的宠妃郑氏的争宠,她也从不计较。

 

  明代宫廷织造班底庞大

 

  明代在织造与刺绣方面之所以能够有较大发展,与宫廷织造有关。据《明会典》卷一百八十九载:嘉靖十年定存留军民匠中有绣匠,属尚衣监者二百六十六名,御马监者十六名,司设监者一百五十名,针工局者二百三十二名,兵仗局者八名,巾帽局者四名。将全国优秀刺绣艺人集中在一起,就有可能交流技艺,使刺绣工艺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出土绣品风格的多样化也反映了这一事实。

 

  南京云锦技艺有新突破

 

  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介绍,2008年7月南京云锦研究所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核,同时获得我国首批“一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 和“甲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单位”两个最高级别资质。这充分证明,南京云锦研究所在织绣类文物修复和技术保护设计方面已经具有国内顶级水平。此次文物复制的涉及面非常广,从龙袍、衮服,到皇室平日身着的护膝及膝袜等服饰配件,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系列地进行了文物复制工作,全面展示了明代皇室的服饰穿着,从上到下,体现了明代皇室服饰特色。

 

  张洪宝说,时间虽然过去了几百年,但从复制过程中,云锦艺人体会到了传统技艺的温度,不是现在机器所能取代的,中国工匠精神必须要坚守。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