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青铜双面佛像
浙江省萧山博物馆和新昌县博物馆近日联合举办了“佛峙天姥——新昌大佛1500年纪念特展”,展览汇集来自全省10家文博单位与佛教相关文物101件(套),系统介绍了佛教在浙江发展的历史脉络,全面呈现了博大精深的浙东佛教文化。其中萧山博物馆参展的展品中有一件青铜双面佛像,可谓这次展览中相得益彰的精品之一。
这尊青铜双面佛像(见图),通高27.5厘米、宽10厘米。一面为观音菩萨立像,佛像脸部狭长,面带微笑,头戴花冠,冠带于耳上方打结垂搭于两肩。左手自然下垂,施与愿印,右手上举施无畏印。身着宽袖长衫,显飘逸状。跣足,立于覆莲座上,莲座下联接四足方床。大莲瓣形背光,外缘装饰火焰纹。底部与边缘呈直线,与地面平行。青铜佛像背光为佛教论经故事图,铸《妙法莲华经》中《见宝塔品》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华经》情节。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覆钵形塔顶,五重相轮塔刹两侧各悬幡带;中层为塔内释迦、多宝并坐覆莲座上说经;下层为供养的插花,以枝蔓相连的莲枝,左右承托莲蕾上站立的菩萨,以胁侍二佛。该佛像所表现的“秀骨清像”风格、时代与剡东石城大佛相近。
这尊佛像于1972年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镇东北隅的洛思山上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兽面纹铜簋、铜鼎、钟形铜镜、青铜菩萨立像等10件青铜器,为窖藏所出,现皆藏于萧山博物馆。
衙前镇地处浙东萧绍平原,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紧邻绍兴,春秋时期即为越国领地,文化积淀深厚。洛思山上多古墓,如东汉名将朱儁墓就葬于此。据《嘉泰会稽志》卷六载:“朱隽(儁)墓在萧山县东洛思山。”并引《群国志》云:“儁葬于此,洛人送葬等山望洛,一叹而绝也。”解放以来,山上多有器物出土。
萧山博物馆曾会同相关专家对佛像进行考证,认为该佛像与剡东石城大佛、元化寺千佛为同时代造像。可佐证的有2007年江苏南京玄武区糖坊桥德基广场工地出土的几尊铜佛像中,其中有一尊与之类似佛像其背光上有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八月廿三日超越敬造供养”铭刻;1957年金华万佛塔地宫发现的北宋嘉祐七年(1062)鎏金铜大势至像;1994年上海松江圆应塔发现的铜佛像,以及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铜像等等,尺寸、造型、题材与南京出土纪年铜佛像一致。总之,无论南朝摄山还是石城大像,连同江南出土的金铜小像,包括萧山衙前出土的这尊青铜双面佛像,反映了南朝无量寿与弥勒信仰在江南的传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