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细腻的金代铜镜
据考古可知,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铜镜有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个性特征,它的铸造工艺、形制变化、镜背花纹、铭文的产生与流行,都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金代是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女真人建立的政权,金代统一中国北方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强盛,随之出现了文化的繁荣。金代统治者把大批中原汉人工匠迁往北方,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金代铜镜在北国异军突起,不仅继承了战国及汉唐五代遗风,同时也影响着元明清三代。
金代铜镜受到汉族铸镜的影响,在铜镜的铸造工艺上独树一帜,既吸取了中原地区汉族铸镜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粗犷的气质。同样题材的铸镜,正是因为金代的民族特色,使其呈现出不同于汉地铸镜的风情来,虽然不如汉地铸镜那般精美细致,显得颇有些粗糙狂放,但正是这份粗糙狂放却散发着原始的、野生的、跳动的生命气息,让人看了常常忽略它的粗糙,而深深地被它的生命气息所吸引。
金代时期人物故事镜的题材内容最丰富,人物故事镜也最为流行,大多采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传说典故及喜闻乐见的图案,在我国青铜工艺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金代双鱼镜(图1):直径20.5厘米。圆形、圆钮。双鱼体大宽肥,几乎塞满了镜背内区。鲤鱼刻画极清晰逼真。钮周围波涛起伏,近缘处水波回旋形成一圈带波纹。宽素缘。该双鲤造型准确,精细写实,栩栩如生,动感强烈,呼之欲出,纹饰粗犷豪放、不求精细,给人以极重的形象感受。
金代双龙镜(图2):直径17厘米。八瓣菱花形,圆钮。两条龙首尾相接,但弯曲的姿势不同,一龙弯曲起伏,另一龙呈C字形曲转。两龙头部结构简单,但有龙角,两前肢粗短作爬行状,两后肢一伸一微露出,前肢肘部伸出飘带似的肘毛,双龙与菱边空白处各配置一组云纹,山东滕州金承安四年墓出土,为此镜流传时间提供重要资料。此镜纹饰清晰,整体浮雕感强,显出龙强劲的力度美和动感美。
金代柳毅传书镜(图3):直径16.6厘米,圆形,圆钮,宽素缘。镜左缘处沿着镜边向上方伸出一株大树,枝冠延至右上方,枝叶繁茂,有果实。树下一男一女作对话状,女子高髻长衫,回首作语,男子戴幞头,长袍玉带,躬身拱手。五只羊散居画面,或食草,或奔跑。不远处一童子牵马而立。镜钮下一长线纹隔开水陆,下半部水流湍急,两条大鱼游戏其中。此镜纹饰内容反映的应是“柳毅传书”故事内容中“泾水托书”的情景。此镜水纹占据了一半的部分,双鱼嬉戏也增添了装饰意味和爱情寓意。
铜镜所能容纳的艺术空间相当有限,要在直径不过数寸的平面上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时代气息反映出来确非易事。但金代工匠是以其无穷的创造力,一步步将制镜技艺推向古代艺术的高峰,所选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及承载的人文内涵,无不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