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丝路行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印度佛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央视就是根据位于印度迦耶市的大觉塔,对大雁塔进行复原的。 仝向阳 摄

 

  永徽三年(652)三月,在玄奘的督建下,一座模仿印度唯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汉文译为“大觉塔”)的5层高塔,在慈恩寺内拔地而起。这就是如今西安市的地标大雁塔,在当时被用来安放玄奘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与佛像,不过按照史料的记载,它最初的模样和如今是大不相同的。

 

  10年前,中国人出国旅行并不像今天这样便捷,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知道位于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市的大雁塔原型大觉塔究竟是什么样子。中国的电视人则千里迢迢来到印度,以这座塔为蓝本还原了大雁塔最初的面貌,并在2006年央视播出的记录片《新丝绸之路》中首次呈现给国人,在当时也算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0年后的今天,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媒体团来到了大觉塔下。虽然是傍晚时分,但这里热闹依旧,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有不少是来自中国的游客与信众。身上挂满各种珠串的印度小商贩,用流利的汉语和中国人讨价还价。显然中国国内“玩串”的风潮也影响到了这里,使得珠串取代佛像成为了这里最畅销的商品。

 

  关于这座大觉塔具体建造的年代目前还有争议,但至少在东晋僧人法显5世纪初游历印度之前,这座塔便已经落成了,所以它也被写进了法显的《佛国记》中。在当时,法显是专程来到这里的,因为这里是佛祖释迦摩尼成道的地方,是佛教的圣地。之后的玄奘法师,以及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信众,都是怀着同样的目的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绕塔而行,诵经祈福,信仰的力量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为之动容。

 

  为什么要修这座大觉塔,按照印度向导李俊杰的解释,是阿育王用来安放佛祖释迦摩尼舍利的。这位信奉佛教的印度国王曾把佛遗留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派遣使者往世界各地起塔供养,这其中便包括中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吸收了中国土木建筑特点后,佛塔的形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论是密檐式(小雁塔为代表)还是阁楼式(改造之后的大雁塔为代表),都和大觉塔这种印度式佛塔完全不同。这些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佛塔,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重要标本。

 

  佛教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输出,中国便是最受其影响的国家之一。从东汉时期开始至今,佛教已经演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为了学习佛教教义,为了求取真经,以玄奘、义净为代表的中国历代高僧,历尽艰险来到印度,到大觉塔这些佛陀遗迹前朝觐,到那烂陀佛教大学学习。既然是重走玄奘之路,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媒体团也就不能错过印度境内这些和玄奘,和中国佛教历史有关的遗迹。

 

  在经历了六十余天的跋涉之后,媒体团在当地时间11月28日下午来到了那烂陀,在中国援建的玄奘纪念堂里膜拜先驱,在那烂陀寺院遗址的前凭吊胜迹,算是为这次旅程花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过很遗憾的是,在如今的印度佛教已经非常式微了。包括李俊杰在内,没有人能深入的讲解佛教历史,给我们解释各种经典的奥义。甚至连玄奘当年辛苦求得的瑜伽师地论,当地人都是“一问三不知”。这些佛教胜迹对于印度而言,更像是赚钱的工具——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们在印度的吃住行游购,每年能够给这里带来不少收入。对于普通印度人而言,在本地根本没有市场的珠串、佛像,也有了大量的买家。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印度佛教历史,没有比墙里开花墙外香更合适的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