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泾川博物馆藏元辛卯水泉禅寺铜炉

元辛卯水泉禅寺铜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辛卯水泉禅寺铜炉

 

元辛卯水泉禅寺铜炉(俯视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辛卯水泉禅寺铜炉(俯视图)

 

        时代:元代

 

        地点:泾川县

 

        珍藏单位:泾川县博物馆

 

        2016年4月,泾川县博物馆从该县城关镇水泉寺村征集到一批新出土的元代铜器,包括铜炉1件,铜锅1件,铜盆2件。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铜炉引起了学术界专家学者及社会的一致瞩目。

 

        铜炉通高(含断耳)61cm、内口径35.5cm、盘口外沿口径49cm,圆底、三足。出土时一耳断折,一耳残缺。鼎身颈部通圈饰以云雷纹及回纹,腹部以花瓣纹圈饰出八卦纹样,相邻两卦之间以三角形勾连云纹相隔,鼎腹下部饰一圈莲瓣纹。三兽足均为实足,外撇。腹地范线呈“△”形,综合整个器形可知,此炉分别采用了模制、分铸及焊接工艺而制成,器形浑厚,纹饰丰富。盘口内沿表面有一圈阳刻铭文:大元国陕西泾州在城水泉禅寺主持僧行高合院等铸到铜香炉一鼎于法堂内永远焚献供养岁次辛卯年七月日院主僧祖灯谨题大鉴甘泉王善惠

 

        从其内容推知,该炉于元代辛卯年(1291年),为当时的水泉禅寺住持及一干僧侣信众为该寺法堂所铸。此段铭文为僧人祖灯所题,由甘泉匠人王善惠铸造。由于该鼎系水泉禅寺法堂内用品,因此鼎身的八卦纹尤为特别。八卦纹为道家传统符号,元时基本继承了宋代“三教并隆”的国策,地方寺院中就有一院之中供奉多种信仰主神的现象。儒、释、道三教相融并存的现象,在此件铜炉的纹饰中得以直观体现。

 

        泾川水泉禅寺原位于泾川县城泾水北岸水泉寺村。据泾川县博物馆藏元代《敕赐华严海印水泉寺记并序》的碑文可知,早在唐代泾川就有水泉寺。公元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颁旨保护水泉禅寺。《古今图书集成》等书记载,宋真宗也曾敕建水泉院。泾川县博物馆藏明代《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记》碑中,平凉的韩王更是亲自前来谒拜咏赞。由此可见,泾川水泉禅寺曾受到宋、元、明三代皇室的重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水泉禅寺在当时的鼎盛局面及在古泾州地区的重要宗教地位。这批元辛卯年间水泉禅寺铜器的出土,则是又一次以实物佐证了元代泾州水泉禅寺的存在及发展状况,充分体现出当时的水泉禅寺不仅财力充裕、规模宏大,其常住僧侣及信众更是众多。这件元辛卯水泉禅寺铜炉的发现,反映出元代独特的铜器铸造工艺和当时的宗教发展状况。通过此件铜炉铭文的记载,可对元代泾川水泉禅寺做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从而为探清泾川地区佛教发展脉络及佛教寺院布局提供了实物佐证。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