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家庄彩陶权杖头:象征权力 首领专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82年,我去秦安大地湾遗址发掘路过天水时,见到了市文化局新近收进的一件球形彩陶器。该器后来在《考古》杂志上作了报道,可惜照片的质量不好,完全不能彰显其精美。这件彩陶器是一个用泥质红陶做成的扁球,由上下两个钵形半圆体对接而成;扁球的上半部向外圆鼓,下半部弧状急收;最大径腹12厘米;球体内部中空,上下两端各有一个圆孔,上孔小、下孔大;在橘红的器表上用黑彩绘满图案,图案由弧线和圆点构成,上半部为不对称的花卉纹,下半部为以十字纹均分的四只背向高飞的变体鸟纹。从花卉纹和鸟纹可以判定,这是属于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的遗物。彩陶球形器的内部中空,上下孔之间可以木棍类的条状物穿过,推测该器是穿在棍棒上的,彩陶球形器与棍棒组成的器物是权力象征的“权杖”。

 

  报告认为,宁家庄的彩陶权杖是氏族或部落的原始宗教崇拜信仰物,为氏族或部落的首领或酋长专用。他们凭借手中执掌的蕴含着神圣力量的权杖,就可以带领族人从事祭祀和争斗等活动。在埃及图坦卡蒙法老的墓内,随葬两件真人大小的鎏金塑像,塑像人手持金色权杖,显得威严而华贵。在新疆小河墓地有一座墓葬,被单独安置在公共墓地以外,是一座围成套间的房屋式墓葬。墓主人是一位女性祭司或酋长。在她的墓室内随葬一件白石制成的权杖,权杖的銎孔中还残有木柄。

 

  一般认为权杖发源于环状石器,环状石器呈盘状,中间钻有一圆孔,安装在棍棒的头部。头部安装有环状石器的棍棒,延长了人的胳臂,增大了打击范围和打击力度,在狩猎活动中是高效的工具,在部族冲突中是精良的武器,持有环状石器与棍棒组合工具或武器者,在狩猎活动和部族冲突中,往往屡建奇功,也赢得了在氏族或部落中的重要地位。从中国的考古发现看,环状石器最早出现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环状石器的外缘有八个齿状乳突,中间有一个对钻的圆孔,整体做齿轮状。皇娘娘台遗址属于齐家文化,年代相当于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要较仰韶时代晚近2000年。环状石器在东北地区有较多发现,但也都晚到了青铜时代。

 

  进入历史时期之后,棍棒头开始出现青铜材质的。陕西扶风、宝鸡等地的西周墓有出土实物,内蒙古鄂尔多斯博物馆也藏有多件东周时期的青铜棍棒头。青铜棍棒头的武器在周代被称作“殳”,是一种有棱无刃的兵器,与弓矢、矛、戈、戟同列为“五兵”。其实,在周代殳出作为兵器外,也还兼有礼仪性质。

 

  宁家庄彩陶权杖头是球体内部中空的陶器,绝对不可以作为使用的工具或武器,其礼仪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礼仪性质的权杖在汉代又叫作“鸠杖”或“王杖”。鸠杖是指杖首的样子做成鸠鸟状,王杖是指“权杖”是以国王的名义颁发给持杖人的。1959年甘肃武威磨咀子一座东汉墓出土两枚木质鸠杖,其中一件完整,为长1.94米的木竿,竿径4厘米。竿端镶一木鸠,鸠杖上缠有木简10枚,简记王杖诏令——“王杖十简”。《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铺之靡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这里讲杖首之所以做成鸠鸟的样子,是因为祈福老人健康。

 

  作为锤击的工具或兵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霹雳火秦明使用的兵器——狼牙棒是殳的后继形式,《说岳全传》中岳云使用的兵器——雷鼓瓮金锤则是殳的衍生形式。在宋金时期,作为权杖和殳的演变形式——“骨朵”有着大量的发现。骨朵不但见于传世的文献记载,还在宋墓和辽墓壁画中有所表现,实物更见于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有人认为,骨朵的兼具三种功能,即仪卫、武器和刑具。

 

  权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石制的环状狩猎工具发展而来,再发展成青铜制成的兵器兼礼器的殳,再发展成为青铜和木质的鸠杖,最后发展成为金银铜铁等多种材质的骨朵,存在着两条轨迹,一条是实用器工具和武器的轨迹,一条是礼仪用具礼器的轨迹,这是两条即平行又交叉的轨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