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五龙庙:元代斗拱建筑的活标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龙庙成为元代四川斗拱建筑的典型例证

 

  今年6月,阆中市河楼乡白虎村发生一件破天荒的事: 省住建厅下属一规划设计院与该村“握手”,就白虎村打造乡村文化和旅游规划设计达成一致。11月初,白虎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并进行公示。

 

  地处阆中市西北方向的河楼乡,毗邻广元市剑阁县香沉镇。如此偏远的地方, 能进入省上规划设计专家的视野, 还得益于当地厚重的历史与多元的文化。

 

  “从五龙庙始建于唐朝来看,我们村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千年以上。”11月18日下午, 记者踏访白虎村, 村委会主任任光玉认为,当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龙庙,足以能见证白虎村过去的辉煌。

 

  五龙庙:元代斗拱建筑标本

 

  五龙庙位于白虎村五龙山下,距河楼场四五公里远。记者此行再访五龙庙,只见与过去孤零零的文昌阁不同,其主体建筑一侧不仅建有附属建筑,正对面及两边,还建起了围墙。

 

  在冬日的薄雾下,背靠五龙山、树木掩映的五龙庙显得格外古朴、凝重。

 

  据《阆中县志》记载,五龙庙又名文昌阁,始建于唐代,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重修。准确地说,如今的五龙庙是历史上五龙庙的遗址,其建筑占地4亩,现存主体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全木结构的五龙庙,主体建筑为筒瓦覆盖的单檐歇山式屋顶。与其他古建筑大都有上下一样粗大的圆柱作支撑不同,五龙庙文昌阁外走廊上的四根檐柱均为上粗下细。专家考证,此为元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文昌阁斗拱用料粗大,屋面平缓。4根檐柱的“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殿身建于高1.7米的石砌台基上,此也为元代四川斗拱建筑的典型例证。

 

  当年五龙庙被发现时,专家直言:五龙庙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建筑造型优美,与山西五龙庙相似。虽仅存后殿,却是现今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

 

  文物普查发现白虎村“国宝”

 

  1986年5月,“文革”后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开始,四川省在普查开始前,就选定历史文化厚重的阆中试点。一时间,二三十名省文博所文物专家齐聚古城。

 

  此时的五龙庙经过“文革”的损毁,只剩下大殿。不过,文物专家从大殿大梁的文字记载,以及建筑的风格上判定,其为元代建筑。由于四川境内元代建筑稀有,五龙庙因此顺理成章成为重大发现。

 

  1991年3月,四川省政府公布五龙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年后,五龙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庙大殿正大门两侧走廊上,分别立有一块石碑。左边一块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碑四周已没了棱角,碑面的文字已很难辨认。右边的一块石碑,风化程度较小,碑块完好,上面碑文字迹清晰。据当地村民介绍,此碑为老碑(左边)的翻版,系1993年2月立。

 

  据家住附近的白虎村4组村民任永林介绍,五龙庙系任氏家族祖上所修,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那块风化严重的石碑。56岁的任永林说,他小时候看见这块碑还很好,碑文字迹十分清晰,上面记载,五龙庙系任家兄弟两人所修。

 

  任永林称,当地任氏家族的祖上系本地人,当年任氏两兄弟因修住宅,请来风水大师布风水选屋基,结果布到一块了。这个地方就是五龙庙的庙址。后来修住宅不成,兄弟两人合力修建起五龙庙。

 

  五龙花灯:川北灯戏的“姊妹篇”

 

  今年“国庆”节期间,河楼乡迎来难得的热闹:乡上民间文艺老年演出队的演出,将河楼场闹翻天。这支演出队演出的节目不是歌舞,也不是川剧,而是当地流行久远的五龙花灯。

 

  任治山是白虎村年过六旬的村民,也是五龙花灯的传承人。

 

  五龙花灯演出时阵仗很大,40多名演员同时表演:分别利用道具组成一条青龙、一条黄龙、4盏牌灯、24盏花灯。4盏牌灯分东、南、西、北站立表演场合四周,24盏花灯随着青龙、黄龙移动而移步。而部分围场、说唱的演员,则随着曲子即兴演唱。

 

  任治山介绍,五龙花灯有固定的曲牌,唱词随意,大都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相关。有趣的是,五龙花灯的曲子与川北灯戏的曲调相似。究其原因,当地人也说不清楚。

 

  当地人相传,五龙花灯是外来品,系清朝年间一陕西艺人带到毗邻的剑阁县。后来该艺人归西时,将其手艺传给第一代传人蒲氏,蒲氏为了生计,带上弟子在剑阁、阆中交界的河楼、香沉一带演出,再后来,该花灯传入河楼,因早年在五龙庙演出甚多,后取名五龙花灯。

 

  虽然五龙花灯的曲调与川北灯戏相似,但表演场地却不像川北灯戏既能在台上演又能在台下演。五龙花灯只能在街头或广场演出,因为小舞台根本无法容纳演出队伍。

 

  当地多个四合院保持清朝风貌

 

  今年2月,白虎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并顺利入选并于11月初进入公示。河楼乡文化站站长宋春勇说,其实,按照白虎村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民宅建筑风格,早一批就该跻身中国传统村落。

 

  去年秋,白虎村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对村里的历史文化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尚存16座清代格局的四合院。在任光玉看来,其中保存最为完好、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凼坑院、店子上院和老家头院。凼坑院现仍住有10户村民,而店子上院和老家头院各住有8户人家。

 

  白虎村以任姓为大姓,当地任氏族谱载:当地任姓的祖先于元代从湖北麻城迁徙入川,后几经辗转来到河楼白虎村定居。任氏祖先所建的庙子,为何取名“五龙庙”呢?这么些年来,当地任氏对此一直无从考证。眼下能对此解释的,只有一段传说:当年河楼一带干旱严重,玉皇大帝知道后,命龙王前去降旱魔。龙王和四子商议,用五条龙的水龙珠共同对付旱魔的火珠。此法果然见效,当地人为感念龙王,将庙子取名“五龙”。

 

  1966年,五龙庙办起阆中县“五七”干校。近百名有“历史问题”的机关干部、学校教师等,被遣送到这里进行劳动改造。当年的五龙庙两边厢房还没毁掉,可以供上百人居住。城里下放干部的到来,打破了五龙庙数百年来的寂寞。

 

  当年,“五七干校”的学员们不仅种庄稼,还养猪。如今五龙庙大门左边那块石碑四角凿通的四个圆孔,据分析就是做猪圈板时留下的。

 

  五龙庙:阆剑古蜀道的历史见证

 

  与白虎村相连的南瓜寨,远远看去有如排楼:它的北寨门位于白虎村境,东寨门位于河楼乡大房寨境。

 

  南瓜寨从何而来呢?当地老人口口相传,该寨始建于元初,当年,元军与南宋军队在当地多次交战。为抵挡元军,驻守宋军与当地百姓一道,联手依据当地险要地势,修建起了南瓜寨。

 

  南瓜寨高1丈多,寨墙宽3尺。寨墙用条石砌就。两个寨门相距200余米,正面与五龙庙相望。由于当地没有记载,如今白虎村村民已难想象当年的战事。只能从高高的寨墙中,去寻找个中答案。

 

  史载,宋元交际之时,宋元大军在四川地区的战争断断续续长达52年。1258年在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指挥下,阆州大获城被攻陷。

 

  当年大获城作为南宋阆州抵抗元军的军事重地,除了驻守有南宋的守军外,还有大量躲避战乱的阆中城里居民。在元军的强攻下,守将杨大渊为保全城人性命,向蒙哥投降。因此成为任后人评说的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阆中枣碧乡文昌庙被毁前,人们在其中梁上发现“侍郎杨大渊始建”的字样。后人研究认为,河楼乡的五龙庙虽然在杨大渊生后78年得以复建,因当时已是元朝统治时期,其建筑自然不可能沿袭宋代风格,而变为效仿元代风格了。

 

  历史上阆中至剑阁的阆剑道,为古蜀道阆中境内五条“姊妹道”之一,它穿思依抵厚子铺进入剑阁,也穿河楼经五龙庙进入剑阁,至此,或向南至成都,或向北至广元出川。因此,五龙庙又是古蜀道穿越阆中的见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