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华门遗址补充发掘 文物体现蜀王府奢华
2016-11-25 17:07:59 作者:宦小淮 来源:成都商报 已浏览次

在水道之间,有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桩,和当时水面的亭台有关,是支撑水面建筑的基柱。可以想象,当年王府贵族通过步道来到水榭歌台游赏园林的场景。
淤泥中有一块只剩碗底的青花瓷,印有莲花和荷叶,是景德镇出品的瓷器。王府中不少琉璃瓦当上刻着龙纹,这些建筑材料是王府区别于一般豪宅的特征。
今年10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市体育中心东华门遗址展开补充发掘,清理出了一条明代修筑的南北向大道,宽10米,足够两车并排跑,可见蜀王府的奢华气派。埋藏在泥土中的雕花石柱、琉璃瓦当、碗盘杯盏,透露出王府昔日的辉煌。
蜀王府后花园 步道宽达10米
从2013年开始,东华门遗址的考古发掘就不断带来惊喜,摩诃池、明蜀王府宫墙基槽等文化遗存重见天日。考古专家一致认定,这里就是古代成都的城市中心,从汉代到明清,王朝兴废、城市演变都在遗址一带交替进行。今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将在该区域明代水渠遗址往西继续发掘2000平方米,寻找明代河道的走向,解析明代蜀王府的建筑方式。
“从功能分区上来看,这里还只是蜀王府的一个后花园。”考古队的易立介绍,修建蜀王府时,工匠对摩诃池进行了大面积回填,因此在考古现场出现的生活堆积主要属于明代。考古队员沿着之前发掘的河道继续掘进20多米,河道在一条步道前止步。
宽约10米,纵贯南北的砖铺道路,位于中轴线偏东位置,修建年代与明代水渠相同。按照成都市博物馆内蜀王府的复原模型,该区域位于后寝及其他宫殿附近。
龙纹琉璃瓦当 显露皇室气派
“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足……”明代《病逸漫记》的记载所言非虚。考古发掘中,新清理20多米明代水道遗存,宽约4米,堤岸最高处有3米。水道两侧用红砂石条砌筑,石条表面,是斜向雕凿的纹路,水渠的两侧,各有两段通往水面的条石梯级,每段约有15步石梯。在水道之间,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桩引起考古人员注意,这应该和当时水面的亭台有关系,是支撑水面建筑的基柱。可以想象,当年王府贵族通过步道来到水榭歌台游赏园林的场景。
“这些建筑在王府之中规格比较高,体量也大。”易立说,考古过程中,还出土了不少青砂岩柱头,这些可能是当时河道旁道路的装饰。在这些石柱上,刻有镂空的祥云、灵芝等图腾,足有三四十厘米高。
淤泥之中有一块只剩碗底的青花瓷,印有莲花和荷叶,是景德镇出品的瓷器,画工工整、用料明艳。“王府的瓷器都是民窑中的精品。”王府中不少琉璃瓦当上刻画着龙纹,这些建筑材料是王府区别于一般豪宅的特征。
考古队员希望通过发掘,摸清明代河道走向和蜀王府格局,进一步确定王府建筑方式、结构及用途,为打造东华门遗址公园提供更多史料。
明蜀王府
“非壮丽无以示威仪”。根据史料记载,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开始,朱元璋就命令工匠在宋元旧址基础上,给儿子修筑蜀王府,参照京师皇城规制营建,故后世俗称“皇城”。蜀王府共有两重城垣,外为萧墙,内为宫墙,宫墙东到东华门街,西到西华门街,南到人民东路一带,北到东御河街一带。
“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分封藩王镇守全国各地,其第十一子朱椿被册封为蜀王。在他入蜀之前,父亲就用8年时间为他打造了这座王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