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发现战国至明清墓葬千余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发现了战国至清代墓葬千余座,以及汉代城址、汉唐窑址、各类陶器等文物。北京市文物局官员11月24日表示,已经对这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墓葬、窑址、地层剖面共计60处遗迹进行整体迁移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24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以上信息。

  今年2月至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9家考古机构、2000余名考古队员,对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展开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共同完成101.3万平方米的勘探(面积相当于142个足球场大小),以及4万平方米的发掘任务。

  在此次发掘中,发现了战国至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汉唐窑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条。出土各类陶器、瓷器、釉陶器、铜器、铁器、铅器、料器、皮革器等文物万余件(套)。

  今年7月至9月,考古队员又进一步对发掘的汉代城址进行了总范围约50多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查,古城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护城河和城外遗存四部分,其中城墙基址保存较好,四面城墙基址基本可以闭合,城址平面近似方形,城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

  据于平介绍,城内还发现了一条南北向的明清时期的路面遗存和一条南北向的辽金时期的路面遗存;南城墙墙基外侧约11至13米处发现有护城河道遗存,河道走向与城墙基址走向基本平行,宽度约30至50米。

  考古资料表明,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特别是东汉时期,社会繁荣,人口众多,是宜人宜居之地。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具有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为代表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据市文物局提供的数据,目前通州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登记项目236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46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