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拟扶持私人博物馆填补门类空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日前在深圳举行,坊间对深圳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呼声越来越高。记者23日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回复人大代表建议中获悉,深圳非国有博物馆达26家,每年接待观众近200万人次。深圳今后将鼓励和扶持能够填补深圳博物馆门类空白、体现区域特色以及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密切相关的各类非国有博物馆发展。

  “世界许多名城都有众多公立、私立博物馆。韩国首尔1200万人口,博物馆达100多家,其中私人博物馆占绝大部分。新加坡有玩具博物馆,香港则有消防、红酒、雪茄、赛车等特色主题私人藏馆。”市人大代表刘萍说,众多的私人博物馆,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品位,应予以支持。市文体旅游局对该建议予以肯定,认为非国有博物馆是具有文化普及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该局称,深圳是国内非国有博物馆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早在1997年,全市第一家非国有博物馆——玺宝楼青瓷博物馆已向公众开放。截至目前,深圳登记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共26家,既有以收藏书画、陶瓷、文房四宝等为主的艺术类博物馆,又有钢琴、印刷等特色类、行业类博物馆,还有村史博物馆和企业发展史博物馆。“这些非国有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50多个,每年接待观众将近200万人次,以其管理灵活、藏品多样等特色,成为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

  该局表示,深圳目前按“藏家拥有,政府支持,各界辅助,市民共享”的思路对非国有博物馆予以扶持,比如门票补贴和临时展览补贴。其中,门票补贴对象为年度接待免费参观人次一万人次以上的非国有博物馆,补贴额度根据每人次门票补贴标准和免费参观人次核算,年度门票补贴总额不高于50万元。临时展览补贴则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享有同样待遇。近4年,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博物馆每年都能得到10万—50万元不等的门票补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