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 全球专家齐聚浦江再论稻作起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年是浦江“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10年来,“上山文化”考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发现上山文化遗址18处,早期稻作农业的证据不断丰富,使钱塘江上游地区成为中国早期新石器考古和稻作农业起源研究最受学术界关注的地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的批示精神,推动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和世界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确立和提升“上山文化”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地位,今天(11月22日)上午,“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暨稻作农业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浦江上山文化遗址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浙江省文物局、浦江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上山文化与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和“上山文化与稻作农业起源研究”,共分为四个阶段展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内,发现于2000年。该遗址出土了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等陶器,陶器胎料中羼和的大量稻壳、稻叶及稻茎,与长江下游及附近地区以往发现的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均明显不同,为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山遗址的发现将长江中下游栽培稻的历史上溯9000——11000年前,证明上山遗址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为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木构建筑遗迹的发现也证明了上山人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阶段。

 

  2006年11月5日,在浦江举行的“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将上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命名为“上山文化”。上山文化的命名,将浙江的文明史继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之后又向前推进了2000-3000年,改写了浙江的文明史。

 

  据悉,本次研讨会期间还将举行《浦江上山》考古报告首发式。《浦江上山》考古报告汇集了上山遗址历次发掘的全部资料,并公布了多项多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较为完整地揭示了上山文化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记者 杜羽丰 见习记者 何贤君 浦江报道组 洪建坚 许乾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