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沙埠青瓷窑址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黄岩举行

黄岩沙埠青瓷窑址-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岩沙埠青瓷窑址

  “北宋时期,黄岩青瓷窑品很丰富,质量在同时期也较好。”“看了黄岩沙埠窑的青瓷展品和遗址,我感到震惊。”11月15日至17日,黄岩沙埠青瓷窑址学术研讨会在黄岩举行。十余位国内文物考古专家,首次为黄岩沙埠青瓷窑址作了专题研讨。会上,有专家用“震惊”“出乎意料”等词来形容自己的考察感受。

  据黄岩博物馆馆长罗永华介绍,沙埠青瓷窑址群位于离黄岩城区约15公里的沙埠镇,在约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1处唐至北宋的青瓷窑址,各窑址遗存堆积较为丰富,瓷器种类比较齐全。器形以盘、盆、碗为主,杯、粉盒、水盂、碟、壶、瓶、罐、鼎次之。器物胎骨呈灰白色,结实坚硬,胎釉结合紧密。装饰技法以刻划、模印、堆贴、针点等工艺手法为主。器物表里均施满釉,釉层较厚,玻化强,波纹大部分有冰裂纹。纹饰题材有鹦鹉、凤凰、云龙、蝶恋花、莲池鸳鸯等。他说,沙埠窑址群是1956年建秀岭水库时被发现的,1963年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至今60年,一直未进行过规范的考古挖掘。

  16日上午,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北京大学教授秦大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刘未、中国文物出版社原副主编张昌倬与省文化厅、考古所、博物馆、社科院、青瓷协会、浙江大学等单位的考古专家们一起,参观了黄岩博物馆黄岩窑的藏品,实地考察了沙埠镇下余、竺家岭等窑址。

  在竺家岭窑址,北宋年间遗留的沙埠青瓷窑残片形成的“垃圾堆”,随处可见。首次实地考察的专家见了,均为当年黄岩青瓷窑发展盛况感到惊讶。

  当天下午,各位专家在专题研讨会上针对黄岩青瓷窑址就如何保护、开发、研究提出了建议。

  “这次考察至少让我认识了黄岩青瓷窑的两个特点,一是釉色除了翠青和叶青泛黄,还有部分是淡青和粉青色这样的浅色;二是烧制方法使用垫圈等窑具。这将有利于对黄岩青瓷窑品的鉴别。”秦大树说。“窑址调查后,还要有规范地考古发掘,这样才更加科学。”王光尧建议。省博物馆研究员沈琼华表示,以前对黄岩沙埠窑不够了解和关注,“今后我们要加强对它的研究和探讨。”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连晓鸣建议,要在积极保护前提下加以研究、开发,结合旅游做好规划,再慢慢起步。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黄岩区政府主办,市文物处、黄岩文广新局和沙埠镇政府承办,黄岩区博物馆执行承办。“沙埠青瓷是北宋时期的优秀窑品,我们希望通过国内专家的技术研讨,让沙埠窑的历史价值得到认可和提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处处长任志强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