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曾将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国制造茶具的历史十分悠久。茶具又称茶器,最初都称为茶具,到了唐代,陆羽《茶经》中将采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把烧茶泡茶用的器具称为茶器,宋代又将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

 

  最能代表宋人生活、文化趣味的,莫过于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宋代饮茶之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突出表现在城市中茶肆、茶馆、茶坊林立,茶汤品种繁多。茶坊、茶肆等是市民阶层进行社会交往的场所,充实文化生活的场所。宋代饮茶内容丰富于前朝,“点茶”广为流行,“斗茶”时尚兴起。点茶即以茶瓶中煮沸的水,冲点放在碗中的茶末,称为“点茶”。

 

  宋时一般饮点茶多用白釉、青白釉、青釉盏瓷器等。斗茶是先斗色,再斗汤。徽宗皇帝亦常与臣属斗茶,并著《大观茶论》,其中“天下之士励志青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夹之精,争鉴裁之别。”宋·唐庚《斗茶记》云:“政和三年二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斗法是先把半发酵的膏饼以净纸密裹捶碎,而后用碾子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分四次点注初沸之水,至水面浮起一层白色茶沫,即可斗试。

 

  斗茶贵斗色,《大观茶论》云:“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之,黄白又次之。”蔡襄《茶录》:“茶色贵白……”。既然“茶色贵白”,那用黑釉茶盏衬托白色茶沫和观察茶色是最理想的斗茶用器。《大观茶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在镇江宋代文化地层中出土的景德镇窑青白瓷器很多,如一处50平方米的宋代文化地层中,出土瓷器标本150余件,各类瓷片5727片,其中青白釉瓷片有1224片,青白釉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器型有碗、盘、茶盏托、罐等。有的在碗底部写有墨书,如“陈”、“杨”、“蔡”、“周”、“陈”、“丁”等。而其他窑器物底部有墨书的很少。这一现象说明有可能在宋代时期镇江设有专门经营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的店铺,人们购买的多了,就在底部写上买家姓氏,以免弄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